主板市場創出階段性新低,但創業板市場卻創出了股災調整以來的新低點,至于個股方面,已有不少個股跌破了2638時的低點位置,股災至今累計最大跌幅超過50%的股票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最大跌幅還達到70%以上。
實際上,在這段時期內,滬市整體跌幅不大,主要得益于部分權重股的頑強支撐,以及部分實力資金的持續抵御。但,剔除了這些因素,事實上滬市也可能早已失守3000點大關,甚至考驗前低的支撐力度。
在轟轟烈烈的“降杠桿”、“去泡沫化”的背景下,多數個股表現慘不忍睹,投資者平均持股市值驟然下降。但,另一方面,部分權重股,乃至部分保險股的逆勢走強,卻讓極少數投資者的持股市值逆勢上升。由此可見,近段時期的A股市場,整體表現顯著分化。
然而,隨著市場的接連非理性殺跌,我們卻看到了些許積極的信號,而這些信號也或多或少促使了11日股市探底回升的表現。
其中,海虹控股(000503)因異常波動走勢,而遭到了特停的處理,而這也成為了因持續非理性下跌遭遇特停的股票。然而,在此之前,市場卻經常看到某股因持續上漲而遭到“限漲特停”的處理。
與此同時,在市場急挫至3000點附近位置時,觸發了部分抄底資金的涌入,而抄底盤的來襲,也促使股市出現了全天探底回升的表現,而3000點一帶區域,仍然屬于市場多方最為關鍵的防線,料此處區域附近仍有反復的過程。
此外,隨著市場急跌走勢的延續,大股東增持行為明顯增多,一舉改變了此前減持套現的行為。在產業資本、養老基金等投資布局預期之下,也促使市場產生企穩的預期。
那么,經過這一段殺跌行情,A股市場的尋底之路就告一段落了嗎?
實際上,縱觀過去多年的市場表現,除了牛市環境外,在震蕩市場乃至熊市市場中,每年4至6月份,市場整體表現相對疲軟,而從2010年至今,在上述月份期間,發生調整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而這似乎印證了股市中“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
就目前而言,從整個市場的總體數據分析,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判斷出當下市場所處的狀態。
其中,從滬深兩市破凈股數量來看,截至目前,兩市破凈股數量達到40家左右,破凈股數量得到了明顯擴容,但與前幾次大底部所對應的破凈股數量相比,仍有些許的距離。
再者,截至5月11日收盤,兩市百元股票有13家,但價格低于5元的低價股數量為175家,而兩市低于3元的個股數量為18家。由此可見,低價股擴容,高價股分化加劇,而這也是熊市探底最為煎熬的過程。
此外,從動態市盈率水平分析,滬深兩市動態市盈率顯著下降。其中,滬市動態市盈率再度逼近歷史底部水平,而創業板市場的動態市盈率更是驟然下降,估值泡沫顯著擠壓。
至于個股方面,滬深兩市動態市盈率低于20倍的個股為341家,而虧損類股票多達462家,動態市盈率超過百倍個股,依舊逾千家之多。由此可見,雖然整體市場估值泡沫顯著擠壓,但市場估值中位數的壓力依舊存在。
3000點附近,被市場認為政策底部區域,而從中長期角度來看,3000點附近投資風險不會很大。但,政策底部雖有,但仍不排除存在市場底的可能,而縱觀歷史情況,政策底與市場底之間的距離不會太大,政策底下的下行空間也會顯得相對有限。
不過,從A股市場的歷史表現來分析,雖然股市下行空間相對有限,但調整的周期卻相對漫長。更多時候,雖然市場在一定時期內完成了快速殺跌的過程,但隨后的筑底階段,卻顯得相對漫長、相對熬人。這,也是A股熊市最可怕的地方。
“牛短熊長”是A股市場多年來的真實寫照。然而,當市場完全失守年線之后,則基本上確立熊市的行情。對于投資者來說,A股快速尋底并不可怕,最可怕的還是股市陰跌筑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