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近年中階段,IPO預披露放量跡象明顯,其中僅6月30日一天便有多達72家擬IPO企業披露或更新IPO招股書(預披露文件),其背景即是趕搶財務數據的“時效”。
據證監會網站最新披露,6月30日共有72家擬IPO企業發布預披露文件 ,該數量為今年以來單日新高。而此前的6月26日、29日的披露數量分別為3家、2家;此外,6月9日、16日的單日披露數量也較多,分別為26家、24家。
若按月度計量,6月的披露數量達到166家;而3月、4月、5月分別為85家、87家和86家,在數量上保持穩定;更早的1月和2月則分別只有27家、44家。按此推算,6月預披露文件數較之前各月的增幅分別達到93%、91%、95%、515%和277%。
事實上,此類在接近年中時段的放量現象并不罕見。去年6月的預披露數量為126家,而5月僅為50家,3月、4月則均不足45家。而2015年1月至6月IPO預披露文件的數量分別為142家、67家、66家、59家、16家、38家。不過,去年預披露文件數量驟增的一日是6月24日,那天共有56份預披露文件。
多家投行人士表示,由于年中的這一特殊背景,一些IPO排隊企業的財務數據有效期即將屆滿,一旦過了有效期,原則上需要補充最新財務資料,并調整相應的申報資料,否則將會被中止審查。
不過,華東地區一家上市券商的投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是今年一季度之后申報且IPO申請使用的是審核通過的一季度財報作為財務審核資料,那么這些公司就不會受影響。
梳理6月30日預披露的72家公司,不乏長城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普陀山旅游、井岡山旅游、開心麻花、億童文教、行動教育等特色鮮明的擬IPO企業。其中,中信建投證券在港股上市僅半年多,即把眼光瞄準A股,擬發行不超過4億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推動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擬登陸上交所的普陀山旅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42億股,計劃募資6.15億元,主要用于相關旅游項目的建設;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井岡山旅游則計劃募資1.54億元,用于紅色主題旅游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上半年擬IPO預披露的公司中,回歸A股的港股公司數量呈井噴之勢。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港股公司擬通過IPO回歸A股的家數達21家,而上年同期只有1家,2016年全年也僅有6家。行業方面,銀行類企業占了5家,占比最多。
以中鋁國際為例,公司于2017年6月5日報送了招股說明書,公司目前處于預披露狀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領先的技術、工程服務與設備提供商,公司正在接受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的聯合輔導。依托大股東中國鋁業公司,中鋁國際建立了遍及海內外的穩定客戶基礎。
而盛京銀行(終止審查)則給其他選擇通過IPO回歸A股的同行敲響了一記警鐘。根據證監會2017年3月30日披露的IPO審核發行情況,盛京銀行IPO審核進程當時為“已反饋”,但盛京銀行卻在3月31日公告稱:“鑒于本行在A股上市申請在審期間,董事會核心成員及股權機構出現變動,根據近期與證監會溝通及相關上市中介機構的審慎研究及協商,本行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