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廣告平臺
轉化率——觀察廣告行業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指在一個統計周期內,完成轉化行為的次數占推廣信息總次數的比率。
一個優秀的廣告平臺,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客戶提高轉化率。據廣告業資深人士介紹,轉化率非常高的廣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地面活動比較大眾媒體要省錢和高效;
利用網絡,將過去的代言人、創意以更省錢和高效的形式表現出來。
2017年公司董秘在回答網上投資者提問時曾透露,若針對中國一、二線城市5000元月收入以上的受眾群體,分眾的電梯電視媒體相較于電視、視頻等其他媒體的具有較明顯的CPM(千人成本)優勢,還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
對比電視媒體200-2000元、今日頭條120-240元、騰訊視頻70-120元,公司的CPM僅僅約30-40元,分眾的廣告平臺無疑比直接在互聯網、電視上打廣告更接地氣。
更進一步的是,線上獲客成本目前已經大幅上漲,怎樣快速占領增量市場,是廠商們的優先考量。
目前電商已經呈現出零售化的趨勢,分眾的目標是為眾多電商服務,成為商家們爭搶的稀缺性廣告平臺。
分眾董事長江南春透露,目前互聯網類公司在分眾上投的廣告,電商是最大的,其次是O2O,互聯網教育和汽車電商也在各自發力。
知名度不同的品牌,在流量型廣告中的轉化率完全不同。江南春認為未來互聯網公司的推廣將會是四六開,60%的錢花在流量型廣告上,40%做認知型廣告,以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40%的錢投下去,帶來的知名度、認知度提升,會讓60%的流量型廣告轉化率提升2-3倍以上。
據市場調查,目前核心互聯網公司的線上線下的預算分配大約就是六四分或七三分,同樣與該觀點基本一致。
分眾涵蓋住宅和辦公室,是商務人群聚集的區域,上班和回家都能看到,投放分眾廣告打品牌,瞄準都市主流人群,打造“必經,高頻,低干擾”的稀缺性平臺,有助于廣告提高轉化率。
對向三、四線城市的主流消費人群具有的超強輻射能力,正是各大零售電商所倚重分眾的原因。
另外,大廣告平臺推出的品牌廣告也會有某種程度的品牌效應,可以幫助銷售團隊消除部分地面障礙。
玩法更新
眾所周知,服務分為硬件服務和軟件服務。在硬件方面,分眾傾向通過全面增加媒體資源覆蓋和優化更新屏幕產品,為廣告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據向廣告業資深人士了解,平面廣告的投放效果、價格均對屏幕大小反應敏感,彈性很大。同期大版面價格較小版面價格高約20%,與此同時媒體租金及薪酬等成本卻幾乎沒有變化,量價疊加有望帶動收入增速加快。
2018年年會上,公司已透露將加快具有Wifi、ibeacon、人臉識別和Applepay功能的電梯電視大屏(互動屏)更換,目前已經完成一線城市更換,2018年將完成二三線城市更換。
相較于硬件,分眾在軟件方面的表現可能更體現公司的專業性。
深耕該行業多年,廣告怎樣投放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公司與客戶相比可能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