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歐美股市再度暴跌,納斯達克指數兩個月以來首次跌破4000點,高估值的成長性股票連遭打擊。而對A股而言,在各種政策利好刺激下,上周跑贏全球主要股指,但繼續向上突破需要改變“存量玩法”。
歐美股市或打壓亞太市場
有著高科技光環的納斯達克指數去年賺足的眼球,年度漲幅接近40%。不過,今年概念泡沫出現裂縫,最近連續下跌三周,累計跌幅超過6%,僅僅上周就萎縮了3%。因此,有分析認為,這將對本周亞太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美聯儲公布的3月FOMC會議紀要讓美國科技股上演了“一日游”行情,未能改變市場對高估值科技股的擔憂。上周五美國股市中的科技股又遭重創,帶動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單日跌幅創2011年11月以來新高,至此納指全數回吐今年漲幅。截至當日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0.8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95%;納斯達克跌1.34%。從單周看,三大股指均大幅回調,道瓊斯指數周跌幅為2.35%,標普500(行情 股吧 買賣點)指數為2.65%,而納斯達克指數單周跌幅不僅高達3.10%,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周大幅大跌。
“我們認為,美國科技股下跌最終的根源還是來自對市場流動性的收緊。”一位內地券商香港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數據也顯示,今年3月以來,以互聯網、生物科技、云計算等為代表的高估值成長股出現大幅回調。瑞銀經濟學家Harris也指出,從最新公布的3月FOMC聲明來看,美聯儲已將退出QE視為必然,而且目前已經進入到討論加息的階段。
上述負責人也分析指出,從美國推出QE、日本推出大規模注水刺激等都推高了股指,特別是概念較多的科技股、生物技術等,“這也使得這類估值被推高的股票對市場流動性極為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大幅波動。而美國最新的就業數據卻暗示了美國經濟正在穩步企穩復蘇,可能引發美聯儲開始收緊流動性,甚至加息等。這也成為股市上空一團烏云。”
因此,在這位負責人看來,上周歐美股市大幅下跌可能會繼續波及到亞太市場本周表現,特別是日本股市。2010年以來,日本政府連續推出巨額刺激計劃,大量資金注入市場推漲股市,日經225指數在2012年到2013年期間,累計上漲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