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報披露密集期的來臨,ST公司的“摘帽”路徑也變得越發清晰,從已發布的業績預告及2013年三季報分析,近20家ST公司存在“摘帽”可能,而市場對“摘帽”概念股的炒作也日益升溫。
19個股有望“摘帽”
年初向來是ST股“摘帽”的高峰,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推進,“摘帽”股逐漸浮出水面。商報數據中心統計,截至昨日*ST海化(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國發、*ST大地(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發布2013年年報,其中扭虧為盈且凈資產轉正的*ST國發、*ST大地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向交易所提交了“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除了提交“摘帽”申請的*ST國發、*ST大地外,還有*ST鞍鋼(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河化(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17只ST股初步具備了“2013年業績盈利且每股凈資產高于1元”的“摘帽”的條件,若無意外,上述17只ST股有望在年報發布后陸續擺脫ST股的身份。
不過,當*ST國發等ST股即將迎來“摘帽”曙光的同時,*ST超日(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二重(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鳳凰(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三只ST股卻因為2011年、2012年連續虧損且2013年業績預虧而面臨著2013年年報發布后遭遇“暫停上市”的風險。
“摘帽”多靠外力
雖然目前有19只ST股基本符合“摘帽”條件,不過推動相關個股“摘帽”的主因卻各不相同,除了*ST濟柴(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鞍鋼等個股依靠主營業務改善脫困外,多數ST股還是依靠出售資產等非經常性收益扭轉乾坤。
為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出售資產成為ST公司最常用的手法,比如*ST河化2013年預盈2000萬元~3000萬元,而上述利潤主要來源于轉讓2360萬股國海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股份。*ST九龍(行情 股吧 買賣點)、*ST聯合(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具備“摘帽”預期的個股也均在2013年大規模出手旗下資產。
除出售資產外,政府補貼也是部分ST股實現“摘帽”夙愿的利器,如*ST亞星(行情 股吧 買賣點)僅在2013年12月便獲得各類政府補貼總計1.5449億元。而*ST株冶(行情 股吧 買賣點)2013年獲得的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總計高達1.54億元。此外,通過調整會計手段也使個別ST公司達到了“摘帽”的標準,如由于母公司計提預計負債較上年同期減少以及子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減少,*ST生化(行情 股吧 買賣點)得以在2013年扭虧為盈。
最后,資產重組依舊是ST公司擺脫困境的重要途徑,ST澄海(行情 股吧 買賣點)便是憑借在2013年成功實現資產重組從而有望在2013年實現高達380%的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