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市場明顯下跌,周四反彈無力再收陰線,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連續調整。
我們認為,新股重啟傳聞只是一個導火索,短期,創業板面臨著明顯的年內階段性頭部特征,這是內在矛盾決定的,就算不是新股重啟的傳聞,也會有其他的導火索。創業板短期的配置價值下降,仍然需要通過震蕩調整來消化估值的壓力。但我們并不認為行情風格會從成長股向周期股切換,四季度根據傳統邏輯來炒作周期股將繼續沒戲。
對于四季度,我們認為主板市場整體難有趨勢性向上行情,但向下風險也有限,總體仍然維持在低位箱體震蕩。第一,今年保增長目標基本完成,四季度政府仍然可能重新將目標聚焦在調結構上。而到了明年,有可能年度增長目標再下一臺階。第二,由于基數效應的關系,9月開始以及整個四季度通脹都將維持在3%-3.5%的區間內,不利于流動性預期。第三,經濟層面仍然缺乏彈性,但是,目前來看,流動性并不會在四季度明顯收緊,我們觀測到整個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的中長期預期正在改善。
對于下一階段的配置思路,我們仍然認為,行情邏輯始終圍繞“效率提升”、圍繞“轉型”,因此,機會還是在創新和改革的領域內風水輪流轉。當然,戰術層面,如果穩妥起見,可以等待三中全會之后,等待轉型新經濟的新機會,等待“擠泡沫”之后風險偏好的改善。我們認為,在底線思維下,經濟驟然失速概率很小,可控式降速之下進行“調結構”是主弦律。因此,流動性環境也將維持當前這種不松不緊的狀態。在這種宏觀大背景下,投資機會依舊在成長股與改革受益股上,這是未來的資源配置主線。
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等待短期泥沙俱下之后,布局明年的改革和創新主線。相對而言,我們認為較為確定的投資機會包括:(1)國企改制,特別是上海、廣東等沿海區域的消費性國企改制;(2)環保新政之下,環保節能股,以及部分制造業的“重生”即重復草甘膦的故事;(3)考慮到業績的穩定性和四季度估值切換效應,震蕩逢低布局醫藥(行情 專區)、消費行業(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績優股;(4)創新主線下優中選優,繼續深入淘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消費和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