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量能連續保持在1800億元之上,還在不斷提升量能,這為行情繼續發展提供了動力。板塊方面,煤炭之后有色、稀土接替,自貿區分化后由軍工、鋼鐵(行情 專區)、機械(行情 專區)接替,類似商業連鎖、汽車(行情 專區)、化工(行情 專區)也在活躍,做多主板是肯定,而且若相關個股已經大漲不要追,繼續挖掘聯動效應即可。如今行情的調整壓力更多地是通過盤中來釋放,這主要是原因超跌板塊輪番補漲,形成了指數不斷上行的動力,而前期強勢股類似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補跌并不能夠阻礙主板熱點的活躍,甚至流出的資金會加速主板上行;同時,股指期貨空頭撤離還是很明顯,那么股市成交量不斷提升,就形成了“多進空退”的格局。
目前空頭中找不到很好的切入點,從股指期貨角度,9月合約已經是多頭完勝的格局,空頭根本沒有撼動多頭趨勢的機會,隨著空單撤離會產生局部的平空上行效應,更為關鍵的是隨著中秋和國慶假期,10月合約的交易時間大幅縮水,頻繁的中斷交易,本身就不利于股指期貨大資金的操作,這樣空頭在未來1個月時間里只能是處于蟄伏狀態。
從股市角度來看,玉名認為權重股行情的發動有其內在要素,創業板連續大漲后使主板價值洼地效應更為明顯,尤其是6月大跌后造成很多板塊年內跌幅近30%,這些大量的超跌力量,隨著經濟數據轉暖后勢必要有反彈,而且越是低價股反彈產生的賺錢效應越振奮人心。更為關鍵的是量能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權重股行情對量能消耗很大,所以啟動慢,但持續的量能堆積會讓行情更持久,上升的慣性更強,同樣地,下跌時也是類似。
這兩天的大漲與前期的行情有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市場在攻擊權重股的同時,前期過熱的小盤股出現了明顯的回落,這或許是市場熱點真正轉移的一個信號,即游資出現撤退,主流資金掌控的特征。經過大半年的游資炒作后,題材股出現了明顯的過熱,一旦退潮,其蘊藏的風險不言而喻。同時,大盤股在前期一直低靡,諸多品種更是創出多年新低,這種冷熱不均的頂點就是風格的急劇轉換。實體經濟的復蘇預期,目前各種經濟數據都支持緩慢復蘇的論調,唯有資本市場卻遲遲未有表現,因此,這只是時間的偏差問題,隨著一些敏感信號,諸如創業板融券名單擴大的出現,促成了這種大盤股表現,主流投資基金重新掌握市場風格的時機。因此策略上,玉名認為如今市場主板行情持續發展,量能維系和熱點打造良好,股民應該繼續耐心操作,尤其是對于超跌、低價和政策受益三大牛股標簽,要給予充分的關注,今天漲跌停板數量都很多,但有一個特點明顯,那就是大漲的9成以上都是低價股,同樣大跌的個股8成以上都是高價股,這已經說明了市場的行情的性質,股民要注意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