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回歸傳統,價值為王
核心觀點:
承保端回歸傳統,中小保險高增長時代結束。
新政環境下萬能險保費收入受到遏制,中小保險保費結束高增長時代,大保險強者恒強時代來臨。2017年3月中小保險企業(剔除A 股、港股6家上市保險公司)保費同比下降12%,為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主要由保護投資新增交費大幅下降引起,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同期四大A股上市險企由于以傳統期繳保費收入為主,僅新華保險(50.38 -1.24%,診股)一家規模保費收入出現下降。
隨著保監會監管趨嚴,行業回歸保障,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是聚焦長期產品。相比A 股4家上市險企,友邦新業務價值率較高,接近50%,比國內最高的中國平安(43.03 -0.32%,診股)高出約13%,這是由于其保費收入期繳占比大,傳統保障業務質量好。對比國內保險企業平均P/EV 的1.19,友邦保險目前P/EV約為2.01,顯著高于國內估值。對標友邦保險,未來保險回歸傳統的形勢下,國內保險的發展路徑有望向友邦看齊。
利率上行預示準備金計提拐點,資產配置“脫虛向實”。
假設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高于或等于目前利率,則10年國債利率750日均線在17年底18年初迎來拐點。以收益率3.60%測算,保險750日均線將于11月底開始出現向上拐點,釋放財務表現,利好保險行業。
高利率環境下,保險資產配置從兩個維度“脫虛向實”,其一是資產價格告別“虛”高。在國內政府側重金融去杠桿、防風險工作的背景下,國內利率上升,資產價格下跌,價值顯現。保險行業由于其相對其他金融機構更為固定的融資成本從中受益。其二是資產配置由金融資產轉向實體經濟。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施行的背景下,政府出臺保監發41號文件、綠色通道等政策條例引導保險企業投資實體經濟建設。保險對實體經濟的直接投資主要通過非標的資產體現,2016年,中國人壽(27.45 -1.72%,診股)、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中國太保(28.84 -0.72%,診股)對主要為非標資產的其他類資產配置比例分別為17%、39%、27%、24%,相比去年占比均增長2%-1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