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對計劃納入MSCI的222只股票進行梳理發現,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有60家,僅1家上市公司市值小于100億元;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9個行業超過10家,金融板塊50只,市值占比41.32%,位列第一,僅輕工行業中無股票被納入;市盈率低于15倍的有66家,占比29.72%;已發布中期業績預告的有30家,全部預增。
金融板塊市值占比居首
據統計,222只股票均為大盤股,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60家,占比27.02%;500億至1000億元的有53只,300億至500億元的有63只,100億至300億元的有45只,100億元市值以下的僅金鴻能源一只。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共有148只,占比66.67%;深圳交易所74只,占比33.33%。其中,深圳主板47只,深圳中小企業板27只,此次沒有創業板的股票納入MSCI指數。
行業方面,據數據統計,申萬一級行業標準顯示,金融板塊共有50只股票被納入,位列第一。除金融板塊外,超過10只的行業還有,生物醫藥14只,公用事業14只,房地產13只,建筑裝飾12只,交通運輸12只,汽車12只,化工11只,有色金屬11只。廣發證券稱,金融板塊市值和數量占比最高,食品飲料數量不多,但由于貴州茅臺等白酒股的影響,使得市值占比僅次于金融板塊。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輕工行業沒有股票被納入。
平安證券表示,金融板塊市值所占比重達41.32%,其中銀行、證券和保險市值占比分別為27.30%、7.75%和6.24%。從此次入選的222只股票,從年初至今,銀行、證券和保險的漲幅分別為3.79%、-4.69%、27.96%,證券股依舊處于價值洼地,27只上市券商中有25只納入MSCI,券商也會迎來新的契機。市盈率方面,以6月21日收盤價進行預測,222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低于15倍的共66家;市盈率15倍-30倍之間的共108家;30倍-100倍的共39家;100倍以上的僅9家。
廣發證券稱,A股納入MSCI的短期影響較小,中長期正面影響可能比市場預期更大。短期來看,納入MSCI后,納入MSCI后預計新增資金不會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對A股整體有一定正面影響但并不大;標的股票范圍的擴大和調整因子的提高,中長期新增資金可能會達到2.7萬億人民幣。
盈利穩健地域分布較廣
業績方面,222家公司中,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4.75萬億元,同比增長15.50%;實現凈利潤5955.63億元,同比增長9.3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有168家,占比75.68%;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152家,占比68.47%。其中,營業收入方面,一季度同比增長100%以上的有9家,同比增長50%-100%的有32家,增長10%-30%的有87家;凈利潤方面,一季度同比增長100%以上的有28家,50%-100%之間的有14家,10%-50%的有67家。
222只概念股里,已公布中期業績預告的有30只,全部預增。其中,8家上市公司凈利潤預計增長超過10億元,寧波銀行預計凈利潤增長約45.5億元-49.67億元,同比增長10%-20%,預增金額方面位列第一;洋河股份預增37.67億元-39.37億元,同比增長10%-15%;海康威視預增29.98億元-35.19億元,同比增長15%-30%。增長幅度方面,中金嶺南預增5億元-6億元,同比增長1048.15%-1277.78%;蘇寧云商預增1.78億元-2.78億元,同比增長247.08%-329.59%。
此外,上市公司地區分布方面,222只股票共涉及28個省市自治區,僅西藏、甘肅、寧夏3個地區的上市公司未被納入。東部地區共162只,占比72.97%;中部地區共36只,占比16.22%;西部地區24只,占比10.81%。其中,超過10家上市公司的省市有6個,均屬于東部地區,分別是:北京48只,上海29只,廣東28只,江蘇16只,浙江14只,山東10只。中部地區前三位分別為安徽省、湖北省各7家,山西省6家。西部地區中,四川省7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家、貴州省和陜西省各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