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上周發核發7家IPO批文后,上周證監會核發了今年最新一批(第20批)新股批文,新股家數只有4家,總募資不超過15億元,新股家數和募資總額相比上周(發行7家、總募資23億元)進一步下降,在不考慮停發的情況下,此次新股的單批發行家數和募資總額均創下了A股市場近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系列的舉動被市場認為IPO暫緩信號。但本周五證監會再次核發8家IPO批文,暫緩一說一下就成立了。
而IPO該不該暫緩也引發市場的大討論。采訪中,有人認為放慢IPO節奏將有助于市場的休養生息,但也有人直言——暫停IPO對A股市場的長期發展毫無意義。
新股暫緩引發大討論
多位知名人士加入論戰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周IPO降速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節奏的主動調整。“我們注意到,6月份銀行理財的收益率預期已經上升到5%的水平,而中長期債券發行利率也都超過了8%,在目前流動性出現緊張預期的情況下,對新股發行進行調整還是有必要的。”
對此,IPO該不該暫停,市場中的人士也展開了唇槍舌戰。
其中力挺“暫緩IPO”的人認為,4月中旬以來的股市下跌IPO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經濟學家韓志國在其個人微博上明確表態,一年500只股票發行舉世罕見,沒有退市機制只進不出導致垃圾股遍地舉世罕見。
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志林也是力挺“IPO暫緩”的一個代表人物。他在公開署名文章中表示:“在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最本質的關系是供求關系。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當供大于求時,價格就會下跌。就以快速發新股為例,每周10家,每月40家,一年就是500家,占到了股市總量的六分之一,這顯然是超過了正常的擴容速度。”
不過,IPO常態發行導致股市下跌的說法,不少財經界的知名人士并不認可。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表示,從直覺上看,減少新股發行可以提振股市,但這一邏輯其實存在很大漏洞。因為在決定股價走勢的因素當中,新股發行節奏充其量只是市場漲跌的次要因素。“另外,新股發行節奏應由市場決定,在美國、香港等成熟市場,新股發行節奏都是由市場決定的,因為市盈率偏高時愿意發行股票的企業增多,市盈率偏低時愿意發行股票的企業減少,IPO供給隨著市盈率而增減,反而可以減少市場的波動性。”
常態化IPO增加優質標的
價值投資才能上位
而作為在一線的機構投資者,又是什么觀點呢?私募人士北京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接受《紅周刊》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的一輪下跌過程中,很多中小投資者虧損嚴重、叫苦連天,他們認為下跌是新股發行‘抽血過多’導致的,而我認為事實恰好相反。”他表示,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允許法人股變成流通股上市流通,這其實本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擴容”,也相當于增加了IPO的數量,而隨后A股就迎來了2006年至2007年漲幅6倍的牛市行情。“我認為之所以會有后來的牛市,就是因為股改增加了流通數量,企業資金加快流通速度,好企業因此充分體現了自身價值。但是反觀現在,很多投資者一邊持有業績很爛的股票,一邊寄希望于股票上漲,甚至等著政府和監管部門去‘救火’,這怎么可能呢?”
面對《紅周刊》記者的采訪,否極泰基金經理董寶珍也同樣認為不應該暫緩新股發行。他將A股市場比作一個“菜市場”,假設這個菜市場中有兩種人,一種是因為實際需求而買菜的消費者,而另一種則是以炒作為職業的倒菜販子,前者可以看作A股市場中的價值投資者,而后者則相當于投機者。如果菜市場的管理者讓全國各地的優質蔬菜大量流入,那肯定會對有真正買菜需求的消費者有利,因為當各地蔬菜涌入菜市場,菜市場中的蔬菜價格自然就會下降,而價值投資者就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蔬菜”(股票),也會因此受益。
不過董寶珍同時指出,目前A股市場的問題是,真正有“買菜”需求的投資者數量鳳毛麟角,而大量客觀存在的都是熱衷“倒菜”的投機者,對這些投機者來說,他們最大的利益就是把“菜市場”封閉,因為一旦有優質的“蔬菜”涌入市場,投機者必然會把籌碼砸在手中。董寶珍對記者說:“一個證券市場要想健康發展,其中必須有大量的消費者而非‘倒菜販子’,雖然客觀來說,市場難免會出現‘倒菜販子’,但目前A股市場中的‘倒菜販子’卻成為了主流。”
制度需要完善
更需要執法力度
《紅周刊》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不少人希望資本市場制度繼續完善。比如韓志國也提倡在退市制度、財務造假的懲戒制度、集體訴訟制度等一系列規則健全之后再恢復新股發行。這一點即使是反對韓志國“暫緩IPO”觀點的人士也都表示,即使正常發新股,制度也是需要完善的。
劉勝軍對《紅周刊》記者說,資本市場制度是整個社會運行規則的一個組成部份,期望它“單兵突進”,在中國建立一個與納斯達克一樣良好的制度,是不太現實的。“其實,現有的退市制度法律制度并非大家想的那么差,而是執法力度有問題。如果現有的法律都執行不好,指望制訂新的法律就能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執法意志’才是更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