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中“云計算”卻成為了關鍵,你忽視了嗎?
今天,小編一打開朋友圈,就被“順豐與菜鳥掐架”給刷屏了!
變天了?這兩個在中國資本圈舉足輕重的小伙伴突然開撕,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讓眾多吃瓜群眾不知該站哪一隊。
菜鳥網絡官方微博6月1日發布聲明稱,6月1日凌晨,順豐突然宣布關閉對阿里旗下物流平臺菜鳥的數據接口。
不過順豐方面卻指出,導火索是對方先切斷了豐巢的信息接口。順豐還表示,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原因是菜鳥母公司阿里巴巴希望順豐放棄使用騰訊云改用阿里云。
正當大家一頭霧水,有無數個問號從頭頂飄過時,騰訊云發布微博稱,騰訊云助力順豐布局云端,無論多么重視順豐的數據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同時,騰訊云表示贊同“開放的云計算”理念,全力保障數據安全,更保障客戶業務安全。
大佬們的事情,讓大佬們去解決,而整件事情中“云計算”卻成為了關鍵,你忽視了嗎?
通江投資集團創投領域負責人張嘉誠表示,云計算已逐步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每家企業都能以云的形式服務客戶,以“云”代產優化企業傳統模式,進而避免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被淘汰。由此可見,云計算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投資云計算就是在投資互聯網的未來。
其實,早在2015年11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促使云計算逐漸走向了標準化發展道路。
今年,4月10日,工信部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十二五”末期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到2019年,產業規模要達到4300億元。
《行動計劃》指出,雖然2015~2016年中國云計算發展迅速,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1)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釋放。重點行業用戶對云計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可遷移性仍存在一定顧慮;2)產業供給能力有待加強,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3)數據中心重復建設現象凸現;4)產業支撐條件有待完善。標準和評測認證體系尚不完備,人才隊伍有待加強。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從2016 年收入來看,國內公有云領域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收入排在國內云計算企業前列;而國內私有云市場仍然是企業硬件設備提供商華為、華三領跑。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處于群雄逐鹿階段,整體增速都在 100%以上,未來三年云計算市場分化將加劇、差距擴大,未來云計算基礎設施市場將是寡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