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鹽湖股份遇難題 股價與前期呈倒V形走勢
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在2007年時就已生產氯化鉀195.98萬噸,銷售鉀肥186萬噸,實現氯化鉀銷售收入36億元,全集團實現利潤20億元,全集團上繳稅金4.2億元。效益的增長帶來的最直面的效應就是股價直線飛升,最高達107.69元/股。但近些年,鹽湖股份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以公司主業氯化鉀為例,2015年財政部曾聯合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出通知,決定自2015年9月1日起停止執行銷售氯化鉀增值稅“先征后返”優惠政策。這項執行了逾10年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取消,導致2016年鹽湖股份的增值稅返還金額變成了0元;2015年此金額為4.44億元,2014年則為5.73億元,分別占公司當期利潤的79.36%、44.01%。與此同時,氯化鉀的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2014-2016年,該產品的銷售均價(不含稅)分別為1706元/噸、1776.81元/噸、1505.61元/噸,2012年則為2794.55元/噸。與之前的飛升趨勢連接,形成了典型的倒“v”形走勢,股價直線下跌。
與此同時,鹽湖股份近年來還斥巨資建設了多個化工項目,但截至2015年末,這些項目尚未給公司帶來明顯的業績提升。資料顯示,鹽湖股份僅資源綜合利用一、二期、金屬鎂一體化、PVC一體化等四大項目的總投資就高達446.8億元,建成后將形成龐大的化工產品產能。目前,上述項目中,部分已建成并“轉固”(即資產負債表上由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但其中真正實現規模量產的產品僅有水泥,其他化工產品有的雖已開工生產,但尚未量產。同時,鹽湖股份的部分化工產品還遭遇成本倒掛的尷尬局面。對此,公司也表示,受化工產品價格依然低位徘徊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二期(原料與產品)“高進低出”問題突出,虧損進一步增加,這將是需要長期化解的難題。
二、鹽湖股份業績拉警報卻欲高送轉 股價上演下行戲
2017年3月27日,鹽湖股份預先披露2016年利潤分配,分配方案為“10轉10”, 當天,深交所即向鹽湖股份發出關注函。4月10日,因未能按時回復深交所,鹽湖股份再次收到關注函。然而,3月31日,鹽湖股份在披露的年報里已經將分紅預案改成每10股轉增5股派0.2元。這份“高送轉”預披露公告對公司股價產生了影響。3月27日早間,該股一度高開,漲幅近2.5%,隨后才出現回落,全天仍以上漲收盤,較指數更為強勢。但很快,隨著高送轉轉眼變卦,鹽湖股份股價直線下跌,從日K線圖上看,自2017年4月10日以來,鹽湖股份的股價直線下跌,截止發稿,鹽湖股份報14.07元/股,跌幅達33%。業績拉警報卻依然要高送轉,退出高送轉計劃后有變卦,鹽湖股份股價令人堪憂。
三、鹽湖股份產業布局令人擔憂 公司還得謹慎前行
2017年4月28日,鹽湖股份發布一季報,公司2017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21.15億元,同比下降3.87%;化學制品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34.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5億元,同比下降284.2%,化學制品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0.45%。作為公司的主營項目的氯化鉀,雖受稅收政策影響但也是公司的主營利項目,而斥巨資建造的化工項目目前卻對業績未起多大的推動效應,鹽湖股份產業布局實在是令人擔憂,真是且行且珍惜。
四、鹽湖股份業績下降幅度大 持股人士表示未來會連續虧損
根據鹽湖股份的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3.64億元,較上一年減少約5.18億元;實現凈利潤3.41億元,同比減少了約2.18億元。事實上,這3.41億元利潤中還包含了處置上海富友股權所產生的投資收益,以及參與青海水泥債務重組所獲得利益,總額約4.9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2016年鹽湖股份的凈利潤實為-1.24億元,凈資產率為1.44%,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為-0.52%。。
鹽湖股份表示,業績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其主要產品鉀肥受國際市場影響下降幅度大,作為鉀肥生產巨頭,碳酸鋰一直只能算是鹽湖股份的“副產品”。2011年底時,鹽湖股份開始布局碳酸鋰,設立“年產1萬噸高純優質碳酸鋰項目”,由旗下子公司藍科鋰業具體執行。不過,其碳酸鋰項目長期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別虧損1.3億元,9200萬元和3345萬元。直到2016年上半年,項目才首次實現凈利1653萬元。第二,化工產品價格下滑,虧損較大,并且農用鉀肥增值稅先征后返優惠政策取消。據悉,自2015年9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鉀肥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這使得鹽湖股份較2015年同期增值稅返還減少4.3億元。
一位鹽湖股份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的確業績大幅度下滑,而且未來會連續虧損、這主要是因為前幾年,受到國家政策扶持,導致鉀肥產能過剩,但是隨著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加之國家環保要求提高,會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退出市場,屆時鉀肥供需平衡之后,企業有望重新獲利。不過,該人士卻對鹽湖股份目前的產業布局表示擔憂。據其透露,成立于2009年4月的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自從2012年投產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僅PVC一體化項目就虧損7.45億元。因此,公司仍需謹慎前行。
(原標題:偽白馬股卸下面具之鹽湖股份:斥資建多個化工項目卻無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