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等發布的中國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農產品總體價格由連續7個季度同比上漲的走勢轉為同比下跌,或將影響到未來農民的收入增長。
《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點,連續2個季度回落;中國農業經濟預警指數(以下簡稱農經預警指數)為83.3,比去年四季度低10點。
目前,蔬菜價格水平創近六年同期最低。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上周(5月8日至14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指數比前一周下降0.2%,其中,30種蔬菜平均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5%。對此,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郭靜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菜價下跌,主要原因與多年來全國蔬菜面積的大規模擴張有關。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農產品市場運行呈現出蔬菜、豬肉價格逐月下跌,禽肉蛋價格較大幅度下降的態勢。
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指數比前一周下降0.2%。其中黃瓜、苦瓜、青椒價格分別下降10.6%、7.5%和6.9%。禽產品價格整體走低,其中白條雞、雞蛋價格分別下降0.5%和0.3%。
商務部數據顯示,春節以來,全國蔬菜價格持續回落,近期呈現加速下降態勢,36個大中城市的30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較春節期間下降23.1%,已連續八周回落,目前價格水平創近六年同期最低。
“當前蔬菜價格的下跌,主要原因來自于多年來全國蔬菜面積的大規模擴張。”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郭靜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曾在河北多地進行調研,發現實際上多地的蔬菜產業是由資本直接控制的,因為毗鄰北京市場,因此成規模、連片的蔬菜單品種植非常流行,也就是指可能一個縣主產一兩種蔬菜,這不是農民自發形成的,根源在于資本的直接介入。這個模式在全國都很普遍,因而也導致蔬菜種植面積的越發擴大。前段時間爆發出的蒜薹滯銷,也與當地大蒜的過大規模化生產有關。”
農業部5月8日~14日的周數據調查顯示,豬肉周均價每公斤21.04元,同比低20.8%;雞蛋周均價每公斤5.16元,同比低28.5%;白條雞每公斤13.21元,同比低13.8%。
對此,業內分析其原因也歸結在供過于求上。以雞蛋為例,新發地市場分析師劉通認為,“當前蛋價下行,原因在于前期積壓的雞蛋過多,這些積壓的雞蛋在氣溫升高以后不適宜繼續存放,大量進入市場,對蛋價造成較大的沖擊。即便是這些積壓的雞蛋被市場消化殆盡以后,新生產出來的雞蛋仍然面臨著供大于求的局面,雞蛋價格仍然會處于低迷的狀態之中”
從未來預期看,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從市場需求出發,鼓勵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這一系列政策的落實,有助于推動農業的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