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后,營收仍然在增長,但對比兩張走勢相悖的圖可以看出,共達電聲之所以能保持營收的增長僅僅是因為下游的蛋糕更大了,而并非是公司進取的結果。
而這一點,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綜合實力排名也能說明,2012年共達電聲排名57,2016年已跌至69。
再來看凈利潤,上市當年還算正常節奏,但2013年就開始大幅變臉,看起來還是不可逆的那種。
凈利潤就像股價,總在低位徘徊,就要有人想招兒了。
得,咱轉型。
二、賠了夫人又折兵
跨界轉型,這一點倒是和同行的新嘉聯(002188,SZ)挺像,新嘉聯跨界傳媒搖身一變成了巴士傳媒,共達電聲則瞄準了影視文化這塊大肥肉,這老哥倆愛好相似,性格相投,腿也一樣長,跨得都挺遠。
2015年底,共達電聲披露出了收購方案,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春天融和100%的股權,預估值為18億。
春天融和在這個圈子里頗有名氣。
電視劇方面,春天融和投資制作的有《北平無戰事》、《火線三兄弟》、《零下三十八度》等;電影方面,春天融和參與投資制作的電影作品有《殺生》、《廚子戲子痞子》等。
與此同時,共達電聲還擬斥巨資收購樂華文化100%股權,標的資產預估值為23.20億。
樂華文化的簽約藝人包括韓庚、周筆暢、黃征、阿杜、安又琪,投資的影片包括《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前任攻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等。
2015年底,共達電聲的總資產不過11.56億,而此番收購中兩項標的資產相加估值高達41.2億,共達電聲轉型的決心不可謂不堅定。
然而,事情的進展并不順利,先是因業績補償較低被問詢,后是政策發生了變化,市場傳言將叫停上市公司在互聯網金融、影視等4個行業的并購重組,雖然事實并非是一刀切,但當時暴風收購吳奇隆的稻草熊和唐德收購范冰冰的愛美神都沒有成功。
最終在去年9月底,共達電聲終止了重組。
此后,共達電聲重啟過對樂華文化的收購計劃,但最終卻被樂華文化拋棄了。
糾纏了一年,轉型宣告失敗,到這里,收購方和被收購方也應該再無瓜葛——但去年共達電聲和春天融和簽訂的擔保協議卻又橫生枝節,拉開了續集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