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無意間看到共達電聲(002655.SZ)的公告,稱已于9月15日代春天融和償還2000萬元。
一、主業有前景也要轉型
共達電聲,2012年上市,主營業務為微型電聲元器件及電聲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及其陣列模組。
雖然某些行情軟件顯示共達電聲是“全球領先的微型電聲元器件提供商”,但共達電聲并不是什么明星企業。
首先從業務上就可以看出不屬于精尖的技術行業,其次在行業內,不管是從營收、市值來說還是從抵御風險能力、排名等方面來說都不是翹楚。說不好聽點,就是各方面都落后競爭對手歌爾聲學(002241,SZ)、瑞聲聲學(02018,HK)。
不過俗話說的好,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雖然共達電聲不屬于班上的尖子生,但若能一步步超越自己,想必也不錯。
那么,共達電聲上市以后有沒有一年更比一年強呢?
首先,共達電聲的主營產品的下游是移動通訊設備及周邊產品、個人數碼產品、汽車電子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接地氣兒點,就是手機、耳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視、數碼相機等產品。
以手機為例,不需要數據說話,大家都知道,即使去掉“發布會宗師”賈躍亭的樂視手機,手機的發布會每年的場數也是極其驚人的,華為、小米、oppo、vivo的產品更新得有多快,去年年底用了一年的口糧換了一部手機,現在還小心翼翼怕摔怕化的,十月份又要出旗艦機了,人家的手機明明還是新機好伐?
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以前買手機只是基于簡單的社交和娛樂功需求,現在呢?只要有錢,出啥買啥。變薄了,買;出了曲面屏,買;攝像頭像素變高,買。一點點的小修改和提升都要買,更別提以后和智能設備接軌了。
耳機、筆記本、平板電腦也類似,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電子產品的品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產品需要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需求,消費升級將提升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
所以,共達電聲的下游市場還是很大的,但不幸的是,在這片海域,共達電聲不是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