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霞客環保公告稱因重組標的資產協鑫有限原為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協鑫能源的部分資產,涉及海外上市公司資產回歸A股,而目前有關該事宜的監管政策尚未明確,造成本次交易已經耗時較長且審核結果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因而決定終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并撤回申請文件。
也就是說霞客環保的第二次重組也宣告失敗了,當日股價以大跌7%開盤。
故事說了一籮筐,現在又回到了開始的時候,而此時霞客環保的股價已較2016年的最高點下跌了近40%。
此次失敗的重組,除了增加了千余萬元的重組中介費用外,上市公司啥好處沒撈著。
七、誰在救上市公司?
“賣殼”失敗,又無資產可賣,主營短期難有改觀,2017年7月28日晚間,霞客環保再次停牌籌劃收購資產事項。
7月31日午間,霞客環保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公司擬籌劃重大事項。對于籌劃的重大事項,霞客環保表示涉及購買資產,標的資產屬于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
公告顯示,目前該資產收購事項處于洽談階段,交易方式尚未確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公司將自停牌之日10個交易日內向深交所申請股票復牌或者轉入資產重組程序。
搞了半天就是什么都不確定的東西!有木有像打太極啊?
2015年的重整并沒有將上市公司帶出主營下滑、持續虧損的泥潭,此次籌劃收購資產被市場看作是霞客環保的“自救”行為。
縱觀霞客環保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業績表現并不樂觀。
具體來看,2016年公司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虧損4124萬元,同比下滑130%。此外,2013年-2016年霞客環保實際的扣非凈利潤均為虧損。
當然,大股東們似乎也并不看好上市公司:
2016年1月11日復牌后,原第一大股東陳建忠累計賣出1200萬股,套現9400萬元,截止到2017年中報僅持有633萬股(2013年初持股數為3259.44萬股),占總股本的1.58%(減持無需對外發布公告);
而中基礦業則是從2014年開始連續減持,累計賣出2750萬股,套現金2.1億元,目前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行列,粗略計算中基礦業在主業下滑、連續虧損的霞客環保上盈利超過8000萬元。
隨著大股東們的陸續套現離場,那么,最后誰出手救上市公司呢?
只要不是銀槍蠟樣頭的資本玩家油頭粉面來救美,風云君覺得都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