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創業板的改革,創業板再度成為熱題。為何創業板或陷“五窮殤”呢?
本周以來,創業板于年線附近先漲后跌,“過山車”的走勢盡顯市場弱勢心態。而在市場積弱難返的大背景下,創業板很難走出獨立的上漲行情,因而寄望創業板一枝獨秀的投資者恐怕要落空了。
從歷史規律來看,“Sell in May and Go away”已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操作的不二法則,5月-10月股票市場表現相對弱勢,“五窮”的魔咒難免會對整體市場構成一定壓制。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僅2013年滬指在5月實現上漲,其他年份均出現下跌。如果統計5、6兩個月的市場表現,則發現四年均以下跌收場,平均跌幅超過7%。歷史規律所顯示的“五窮”殺傷力不容小覷,再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類信托及理財風險存在隨時爆發的可能性,5月整體市場大概率會延續下行的主基調。試問在整體市場深陷下跌陰影的背景下,以成長股為主要構成的創業板如何獨立走強?
除了整體市場下跌所帶來的沖擊,創業板內部接下來要面對的各種壓力也令其很難擺脫調整的命運。從二級市場的資金面來看,IPO密集發行、大小非套現、融資縮量這三個因素在5月將繼續對A股市場資金面構成沖擊。在集中預披露和發審會重啟之后,5月IPO有望實質性開閘;最新消息又稱,發審會最早有望在下周開啟,這也成為市場拐頭向下的直接原因。按照安信證券的估算,新股發行量肯定會對市場資金面產生一定的沖擊。同時,由于年報披露前控股股東減持行為受到限制,過去兩個月股東減持明顯縮量,預計年報披露期過后大小非減持大概率卷土重來。
需要注意的是,5月將迎來創業板股東限售股解禁的年內次高峰。統計顯示,5月共有26家創業板公司的限售股解禁,這些公司合計解禁市值為312.53億元,為年內創業板公司單月解禁市值第二高。其中,12家公司的解禁股數為限售期為36個月的首發原股東持股首次解禁。在26家創業板公司中,解禁股數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3家公司分別為安利股份[0.79% 資金 研報]、佳訊飛鴻[0.00% 資金 研報]、金運激光[-2.08% 資金 研報],比例分別為257.14%、227.57%、213.49%。解禁市值最高的前3家公司分別為宋城演藝、易華錄[0.42% 資金 研報]、電科院[0.50% 資金 研報],市值分別為60.02億元、47.93億元、25.44億元。
另一個無法逃避的因素則是業績回落帶來的盈利預期下調,這也是創業板中期調整的重要推手。據統計,全部A股201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8%及8.0%,環比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從板塊來看,滬深300、中小企業板一季度的收入、利潤增速也較去年四季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創業板一季度利潤增速雖高于2013年全年,但仍低于2013年四季度。上述三大板塊一季度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7%、-1.0%及17.6%,遠不及此前市場的預期水平。
回到整體市場上來,最近一段時間,滬指圍繞2000點止步不前,整體市場呈現出弱平衡的狀態,指數弱勢下行的基調已然確立。接下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扭轉市場預期,則2000點的心理防線極有可能被擊破,甚至不排除創業板會出現新一輪的踩踏式殺跌。
目前來看,市場已然由存量博弈資金所主導。在存量資金主導的短期市之下,資金在不同板塊之間的流動,雖然會造成風格上階段性的偏向,但在整體市場弱勢下行基調已定的背景下,任何一種風格均不具備持續走強的基礎,尤其是深陷中期調整壓力的創業板。
中期而言,盡管優質成長的邏輯長期依然奏效,但盈利預期的下調以及市場環境的偏弱,令創業板無法逃避趨勢下行的現實,因而創業板尋底征程還遠未結束。而兩因素會加劇創業板的殺跌潮:一來,公募基金的高倉位決定了其減倉出逃將是常態,這無疑會對創業板帶來持續的殺傷力;二來,目前創業板整體估值依然偏高,而市場情緒卻不斷向謹慎悲觀的方向演進,因而其去估值的過程大概率也會繼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