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去年創業板出現了大幅上漲,而這種強勢表現在今年成了它的包袱。由于個股價格普遍不低,加上T+0、滬港通等利好相對都更加偏向于主板,進一步加大了其運行壓力。在2月下旬股指攀升到1571點之后,創業板出現了超過2個月的持續下跌,并且在4月底時破位1300點,最低下探到1248點,累計最大跌幅為20.56%,是滬深股市各指數系列中跌幅最大的。但就在不少人以為創業板從此將一蹶不振、進入長期熊市之際,它卻又開始反彈了。那么今年創業板能否卷土重來?
雖然市場上看空創業板的輿論仍然很多,但該板塊近日走勢卻頗為強勁,已經連續上漲了4天,累計最大漲幅達6.33%。雖然絕對值不算大,但相比同期上證綜合指數[-1.23%]2.05%的漲幅要強不少,也大于中小板指[-0.76%]數5.12%的漲幅。
2014年一季度,兩市上市公司的主營收入增長了5.78%,凈利潤增長了8.92%,而同期創業板的主營收入增加了23.87%,凈利潤增長了16.46%。這也就是說,雖然創業板的經營情況不能說是非常令人滿意,但增長的確在加快,并明顯超過了市場平均水平。當然,現在這種狀況是否能夠保持到年底,還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不管怎么說,創業板已經擺脫了前期多項經營指標落后于市場平均水平(2013年兩市上市公司凈利潤平均增長14.68%,而創業板只有10.76%)的被動局面。這是否就是創業板重新走強的一個理由呢?
換個角度來看,創業板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廣泛涉足新興產業,這在國家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增長模式的大背景下,具有突出的優勢,也是對投資者最有吸引力的。盡管今年以來,股價較低的主板得到了更多關注,其中那些藍籌股還不時為政策所呵護。但幾個月下來,盡管創業板跌了,但主板表現仍然平庸。與此同時,股價大跌后的創業板,擠出了一定的泡沫,其作為新興產業集聚地的優勢又再度顯現。如此一來,逐利資金自然會轉向,重新進入創業板,推動了創業板在快速探底之后展開反彈。創業板近期的四連陽并非偶然,是市場理性運行的產物。在缺乏系統性行情成為共識的背景下,結構性行情更多地分布于成長型股票中,還是有充分依據的。
從盤面來看,創業板在1380點一線會遇到較大的阻力,30天線也構成了壓制。在新股開閘而實體經濟還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短期指望創業板出現大行情是不現實的。只是,其四連陽走勢所發出積極的市場信號,應該引起關注。也許,如果人們相信后市還會有一定上漲機會,創業板很可能仍是領頭品種。這個特點,今年與去年是相似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