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有這樣一句有趣的名言:“有錢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瓶梅》第一章中的武大郎,似乎很符合一個投機成功者的特征:張大戶之所以選擇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并讓武大夫婦繼續住在他家里,是出于“早晚還要看覷此女”的目的,而武大郎在張大戶給他銀兩做炊餅生意的關照下,即使撞到了兩人廝混也裝沒看到;在張大戶死后他倆被趕出張宅,典下縣門前的兩層帶院小樓也是用的潘金蓮賣首飾的銀子。
既然武大郎沒有遵守價值投資的原則,介入了潘金蓮這個具有招蜂引蝶概念的“垃圾股”,且前期收益頗豐,那用投資心理學來解讀他后來的所有舉動和結局,必將是一件非常有啟示意義的事情。
股市是個考驗人性弱點的地方,貪婪和僥幸心理的結合往往會開出“賭徒心理”這朵黑色罌粟花。武大郎茶坊捉奸反被打倒在地,就如一個嘗到甜頭的垃圾股投資者突然遭遇損失時一樣,如果武大郎保持清醒的頭腦依舊可以進行止損,從而全身而退:帶著當年張大戶支持下做起來的炊餅生意和用潘金蓮嫁妝典來的兩層帶院小樓,離開這場他已經賠不起的棋局。可惜的是,武大郎居然是帶著只能賺不能虧的投資心理來進行交易的,貪婪、僥幸以及前面成功經歷使他產生自己依舊可以全勝的幻覺,于是他放棄了上帝留給他的那扇離他最近的安全逃生小門。
實際上,進行任何性質的股市投資都像走進一棟暗藏危機的房子,先確定一扇遇到不可控危險時可以逃生保命的安全門,是生存的基石。這種具有主動性的風險控制,就像壁虎的斷尾逃生本能一樣必需:壁虎長長的尾巴是它身體上最容易被獵手抓住的部位,而每當遇到這種危急情況時,自斷其尾以保得性命成了壁虎的絕活兒。在具有巨大變動性和不確定性的投資市場,人會犯錯是很正常的現象,而善于認錯的好處就在于能避免錯誤擴大化甚至導致最后不可收拾。正因為如此,像壁虎那樣帶著主動止損方案進行投資,成為證券投資中常見的次優保底機制。
對于被“賭徒心理”激紅了眼的武大郎而言,要找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總是不難的,當他忘記潘金蓮只是個空有概念和外表的“垃圾股”時,他甚至都會拿價值投資和捂股成為安慰自己被套的借口。但是期望和潘金蓮白頭偕老的想法終歸只會是個黑色童話:當潘金蓮用最后一點假裝的溫存來麻痹武大郎,并一邊訴說概念一邊喂他喝下毒藥后,在幕后黑手王婆、西門慶的策劃方案中,“垃圾股”潘金蓮突然用被子捂死處于自以為是狀態的武大郎是遲早的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每當垃圾股和虛無概念漫天飛揚之時,往往是那些娶了潘金蓮的武大郎處于高度危機醞釀階段的征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