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產負債表的閱讀,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資產質量有了一定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究竟如何,就必須閱讀和分析利潤表。
利潤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綜合體現,又是進行利潤分配的重要依據。閱讀利潤表的重點在于了解該報表的主體構成、變動趨勢和相關的要素構成。
利潤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間的營業收入與同一會計期的營業費用進行配比,以得到該期間的凈利潤(或凈虧損)的情況。由是可知,該報表的重點是相關的收入指標和費用指標。“收入-費用=利潤”可以視作閱讀這一報表的基本思路。
當投資者拿到一份利潤表,會看到五個醒目的會計指標。按報表上的順序、依次排列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其余四項都是依據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即前一項收入減去與該項收入相配比的費用得到的。如:主營業務利潤是從主營收入出發,減去為取得主營業務收入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后得出;營業利潤是在主營業務利潤的基礎上,加其他業務利潤,減存貨跌價損失、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后得出:利潤(虧損)總額則是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減)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支所得;而凈利潤(凈虧損)則是在利潤總額(虧損總額)的基礎上,減去相關的所得稅費用后得出,投資者依次從上往下閱讀,就可對上市公司當期的收入情況、費用情況了解。
在這些指標中應重點關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凈利潤,尤其應關注主營業務利潤與凈利潤的盈虧情況。許多投資者往往只關心凈利潤情況,認為凈利潤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無憂。實際上,企業的長期發展動力來自于對自身主營業務的開拓與經營。嚴格意義上而言,主營虧損的,但凈利潤有盈余的企業比主營業務盈利但凈利潤虧損的企業更危險。企業可以通過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將當期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作成盈利,可能又敢保證下一年度還有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