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市的股民一般都較依賴于股評,不論是報紙上刊載的、還是廣播和電視里播放的,基本上是逢股評必聽,且還依葫蘆畫瓢、照章操作。結果呢?不該套牢的套牢了、不該踏空的踏空了,投資收益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股民對股評缺乏正確的認識。
3.1 股評者魚目混珠
對于股評,首先應認識的是股評者的素質。在這支隊伍里,專業水平高的上至碩士、博士,而文化素養低的,也就中小學基礎。在這支被稱為“家”的隊伍里,可以說是水平參差不一,有點魚目混珠的味道。究其原因,一是我國股市的信息傳播及投資咨詢都缺乏必要的管理,無論是誰,只要是具備了一點股市的基本常識,不管目的如何、后果怎樣,都可到傳媒上渲染一番。二是我國股民基本上都是受他人炒股發財的效應感染入市的,許多股民缺乏基本的金融投資知識,在股票投資中就急需指導和幫助,且由于心理不踏實,其每一步操作后,都需找出相應的理由作為決策的依據,這樣就病急亂投醫,給了股評一個廣闊的生存空間。再者是股市成為經濟熱門后,各地的報紙、電臺及廣播幾乎都開辦有股市勢線之類的節目,由于饑不擇食,且某些傳媒也不具備選擇的能力,所以一些文化素養及專業水準較差的股評人士就被請上了講臺。更有甚者,某些傳媒的版面就是股評單位出資購買的。在傳媒的反復“轟炸”下,這些人就成為了所謂的股評家了。
股民在收聽、收看股評時,應該先對股評的水平有所了解,可將其以前的股評和股市的 實際走向作一些比較,論證其正確度如何,以免受錯誤股評的誤導。
3.2 股評缺乏客觀公正性
做股評需要實事求是和客觀公正,這就要求股評者不得從股市的漲跌中獲得任何利益,否則,股評就會帶來某種傾向性而誤導股民。這就象球賽中的裁判一樣,如果某一隊的勝負對其裁判的切身利益有影響,其執法就難以公平而會帶有偏向性。
我國的股評者基本上都與股市有染,或自己炒作股票、或是機構大戶的操盤人,所以其言論往往也就有失公允。其實在股民評股時也是這樣,一般都是買了某股就說如何有投資價值和投機價值,不怕漲,更不怕跌,這支股就等于搖錢樹、聚寶盆。當股票一出后,就論證某股漲不動了,跌得快,成了扶不起來的阿斗,誰拿著這支股票就等著坐滑梯吧,馬上就要高臺跳水了。所以股民也就不難想象,當股評者自己做多時他絕不會言空,相反他可能會將股市的前程描繪得輝煌似錦,以鼓勵股民踴躍入市,從而抬高股價,便于自己出貨;
而當股評者做空時他也絕不會看好后市,相反它會列舉種種不利的因素,以號召股民斬倉斷臂,從而打壓指數,便于自己低價吸納。而有的股評就干脆就受雇于他人,如在股票即將上市時為上市公司扔搖吶喊,在機構大戶套牢時,營造虛假的股市氣氛、炮制慫人聽聞的概念,從而引他人上鉤,達到解套或漁利于人的目的。
3.3 股評不是免費的午餐
在國外股市,股評并不象我國這般泛濫,特別是在公開媒體上,一般都不對股市的漲漲跌跌進行評價,且即使做股評,也是事后評價,基本上不對后市進行預測,以免除誤導之嫌疑,或因股評的準確性而喪失聲譽。而對股價進行預測的,都是一些從事于投資咨詢的專業人士,其都有固定的客戶或服務對象,且都是通過內部通訊的方式,提供的是有償服務,咨詢質量的好壞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系,一招不慎,就會影響自己的生計。而我國的股評,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只要愿意,買張報紙、撥個電話、打開電視收音機,股民都能看到或聽到股評。由于股評者有的就是以寫股評賺稿費為生、有的報刊版面或電視畫面數券商為樹立企業形象而購買,股評者與股民并沒有什么利益關聯,結論的對與錯對自己沒有什么約束,股評者也就沒有任何義務要為股民提供高質量的咨詢服務,而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行。所以在中國的股評或股票的投資咨詢業達到較為規范之前,股民將難以從股評那里能得到什么好的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