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基金化方向成為趨勢,上海國資突破管資產角色。7月11日上海“國方母基金”的正式掛牌,標志著上海國改實施獲得了新突破。母基金優勢凸顯,從資本端看有助于杠桿社會資本,擴大基金可投資規模;從投資端看可以擴大國資使用范圍;從管理端看可以更好實現對基金平臺的主動管理;從協同效應上看,有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基金群生態圈;從創新角度看,可以進行股權投資,投貸聯動,推進產融結合試驗;
國企改革動態跟蹤:進入靜水流深之境:
混改試點:前兩批試點思路和方案已獲得中央高層和國企系統認可,第三批混改試點預計將迎來數量擴容和覆蓋面擴大。不但將有數十家中央企業參與(其中將包括油氣領域企業),更有一大批從地方篩選的混改試點國企。
央企兼并重組:將繼續推進,應重點關注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業績較差以及具有龍頭地位的央企相關上市公司。
地方國改:除了改革排頭兵上海、廣東之外,新增關注近期改革動作頻頻的天津和山西國改。
正文
寫在前面的話: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今日召開,會議將全面部署上海市下半年任務,預計國企改革將成為工作重點之一。而昨天,浦東科投MBO以其大膽的混改思路吸引了市場的目光,成為上海國企混改的新星。在下半年國改方案基本敲定,開始密集落地之前,我們通過兩個混改新標桿和新成立的“國方母基金”來看一看國資改革未來的新方向和新趨勢。
1、國企混改新標桿:浦東科投和東航物流的新思路
1.1. 浦東科投:讓渡國資控股權,注重市場化與團隊專業化
我們一直強調上海在全國地方國企改革中的排頭兵地位,昨日公布的浦東科投MBO讓我們看到了“排頭兵”的混改新思路。
標桿意義:浦東科投從2014年混改以來,由一家純國有獨資企業轉變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此次浦東科投MBO導致三家上海上市公司易主,成為上海國改的一次新嘗試。
混改動作:上工申貝(14.56 -3.45%,診股)、ST新梅(6.66 -0.89%,診股)、萬業企業(10.89 -1.18%,診股)12日同時披露,6月份浦東科投召開股東會會議,上實資產、浦東投控分別將其持有的浦東科投10%、1%的股權轉讓給宏天元創投。上述事項完成后,宏天元創投持有浦東科投51%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等浦東科投管理團隊通過宏天元創投控制浦東科投,成為其實際控制人。本次權益變動前上海國資委與浦東國資委合計間接持有浦東科投60%股權,變動之后,國資方面合計持股比例降至49%。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