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馬股”為代表的“漂亮50”不僅是A股弱市行情的避風港,且越來越成為股價逆勢創出新高的代表力量。但梳理能夠享受本輪“白馬盛宴”的各類投資者,以QFII和借道滬股通、深股通等入場的境外資金成為大贏家。
今年以來,與大盤弱勢形成鮮明對照,不少白馬股一路高歌。在此過程中,不少境外資金都實現了快速投資增值。以貴州茅臺為例,由于市值從年初4000億元左右已經飆升至目前的5600億元,被業內稱為兩市巨無霸式的“帶頭大哥”。Wind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的持股數量高達7075萬股(總股本占比為5.6%),僅次于公司第一大股東茅臺集團;此外,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也以1245萬股的持股數量占據第五名,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和GIC PRIVATE LIMITED也同樣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一眾外資由于持股數量巨大,在本輪A股白馬盛宴的獲利甚至超過了不少公募基金及證金、匯金等“國家隊”主力。
貴州茅臺絕非個例。今年以來漲幅近50%的福耀玻璃,同樣成為外資享受A股“白馬盛宴”的典型。根據今年一季報,HKSCC NOMINEES LIMITED、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等均位列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此外,海康威視、中國平安等今年以來持續震蕩上攻的藍籌公司也都同樣遇到了外資戰績華麗的情況。
實際上,早在上證指數于2005年跌破千點和2008年跌破3000點之際,以QFII為代表的境外資金就成功抄底A股,引起中國投資者的關注。不少外資機構對A股的投資方法是“人棄我取”,具有價值投資的成熟理念,值得中國投資者借鑒甚至反思。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境外機構的二級市場投資通常具有非常周全的戰略、策略及打法。資金進場前會周密研究,并發布系列策略報告,從而做到“先知先覺”;準備就緒之后,也并非馬上四處撒網,而是先行排兵布陣,而后伺機而動,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進行悄然又迅速的大規模建倉。整體來看,理性分析在先,重兵壓陣在后,成為不少外資布局A股的典型做法。更為重要的是,在具體的標的選擇方面,外資通常相中價值洼地,尤其是低估值藍籌帶來的投資機會。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與其說“外資系”成為坐享本輪“白馬盛宴”的大贏家,不如說是價值投資者越來越在A股市場中占領高地。從資金面來看,致力于找尋低估值藍籌投資機會的長期資金所掌控的話語權正在出現增強趨勢。
從更深層次考量,“白馬盛宴”來襲,也正在或必將折射出A股投資生態的變化。隨著IPO有序推進、監管層對“炒殼”持續高壓,以及多層面倡導價值投資,A股市場綿亙多年的“炒小”、“炒新”不斷被證偽。隨著“白馬”逐步戰勝“黑馬”,“良幣”漸漸驅逐“劣幣”,A股市場價值投資之路或將逐漸成為境內外投資者的首選。(原標題:外資何以成A股“白馬盛宴”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