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2021年,疫情陰霾仍未消散,全球大環境持續下行,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攻襲讓A股企業整體都在負重前行,除了風口行業,市場整體遇冷,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今年12月26日,4599只個股主力資金95%都呈凈流出狀態。
2021十大被股東“拋棄”與“青睞”公司
在外界壓力擠壓下,企業的內在支撐力強弱顯得尤為重要。一家公司的內力,不僅僅在于業務發展好壞,還在于股東、管理層的運作舉措和凝聚力。通常而言,企業股東大舉增持,會向市場傳遞出自身前景向好的有利信號,提振投資者信心,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的資金支持;反之,若股東頻頻減持,通常會對公司形象造成損害,打擊投資者信心,不利于其后續發展。
2021年即將落幕,這一年,有些企業遭股東大幅減持,雪上加霜,與此同時,也有企業逆市增持,傳遞出股東對公司的發展信心。
股東集體“出逃”化工、醫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26日,海康威視、比亞迪、北方稀土等十家企業股東減持金額最大,均超過20億元。對沖其他股東增持金額后,龍佰集團、連城數控、東方雨虹等十家公司股東凈減持額居于前列。這些公司,多集中于基礎化工、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其中,基礎化工有4家企業上榜,醫藥生物有3家企業上榜。(已剔除股東間互相受讓、股份回購等特殊情形)。
事實上,化工行業今年來表現不錯,從今年初截至12月26日,基礎化工成分區間漲幅達47.49%。在A股31個行業中排名第三。
高景氣行業為何會頻發股東減持的情況?明面上,企業股東減持基本都出于個人資金需求,但若對這一籠統理由進一步探究,會發現股東減持套現通常有三種原因:或是真的急需回籠資金,或是在企業及行業初現頹勢時對未來發展不具備信心欲止盈走人,或是趁企業及行業發展風頭正勁之際先在高位獲利一波。
近兩年,受疫情導致全球供需錯配、國內雙碳政策壓縮供給影響,化工行業“乘風而上”,其中新能源材料領域企業更是首享紅利,且后續成長動力持續強勁。國盛證券表示,繼續看好R142b-PVDF、磷酸鐵、磷酸鐵鋰、電解液及添加劑等新能源產業鏈化工材料產業鏈。
上述4家化工企業中,龍佰集團、合盛硅業、興發集團主業均與新能源材料有關,今年來業績表現可圈可點,三家企業股價也在近兩年中快速崛起,面對豐厚利潤,的確難保股東不動心。
而對于股東大幅減持,有上述企業投資者保持樂觀態度。投資者認為,減持者為非控股股東,非控股股東的出清會使公司股權更加集中在大股東手里,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而這些企業又處于熱門行業,在高景氣度支撐下,股東減持對股價并不會起到明顯打壓作用。
醫藥生物行業則是另一個反面。眾所周知,集采政策深化重創了醫藥行業利潤空間和景氣度。數據顯示,2020年醫藥生物行業漲幅還高達48.24%,今年來至12月26日行業卻下跌了6.14%,連最后的“凈土”CXO也曾出現過龍頭大跌情況。股東出走正印證了那句“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不過有機構認為,在經歷了今年估值消化期后,部分板塊有望回暖,例如生物試劑、科學儀器等在國產替代下將迎來增長機遇。
強周期仍是“香餑餑”
盡管大環境偏冷,但不少企業股東依然逆勢增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26日,中國平安、三棵樹、恒逸石化等十家企業股東增持金額最大。對沖其他股東減持金額后,三棵樹、恒逸石化、三安光電等十家公司股東凈增持額領跑,主要通過制定員工持股計劃進行集體增持(已剔除股東間互相受讓、股份回購等特殊情形)。
雖然化工行業股東減持頻發,但建筑材料、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鋼鐵等其他強周期行業依舊是股東們眼中的“香餑餑”。
建筑材料方面,中銀證券表示,隨著中央多次釋放地產融資放松信號,建材行業預計將迎來復蘇。從企業動作來看,近期消費建材板塊多有家上市公司還進行了股票回購以及對外投資,彰顯其對未來發展信心以及目前估值底部看法。
石油石化方面,申港證券等表示,2020年疫情導致世界經濟與需求下滑加之低油價打壓,石油石化行業整體業績承壓。但隨著油價回歸,全球經濟及內外需持續改善,同時多個細分產品供需錯配持續擴大,優質標的有望迎來發展契機。
鋼鐵及有色金屬方面,據浙商證券表示,未來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供給端將長期受產業政策限制,剛性更強;需求端隨著我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增長,工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老基建需求同步釋放,具備穩步增長動力。鋼材價格有望繼續維持在較為理想位置運行,鋁筑底向好,銅有望反彈。
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