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逝世
貝聿銘逝世:美國國家大氣層研究中心的設計,
讓他在美國建筑界一戰成名。
得梅因藝術中心,
艾佛森美術館項目,
讓他獲得美國建筑師協會國家榮譽獎,
這是協會第一次同時頒獎給,
同一個建筑師的兩個博物館作品。
1964年,肯尼迪家族,
決定建造約翰?肯尼迪圖書館,
紀念美國總統肯尼迪。
轟動全球的肯尼迪遇刺事件
當時的他,建筑才華橫溢,
談吐不凡充滿東方貴族氣質,
令美國第一夫人杰奎琳成了他的鐵粉。
杰奎琳更斷言:“貝聿銘的唯美世界,
無人可與之相比。”
1979年,
他苦心孤詣15年的肯尼迪圖書館,
終于建成。
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
在美國建筑界又一次引起巨大轟動。
他所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
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
美國建筑界,
因此宣布1979年是“貝聿銘年”,
并授予他美國建筑學院金質獎章,
這是海外華人當時獲得的最高殊榮,
他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為華人爭得了榮光!
在肯尼迪圖書館落成前一年,
他還完成了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
而之后,
聞名世界的法國盧浮宮重建計劃,
更是讓他站上世界之巔,
稱霸世界建筑界。
1981年,法國為重建盧浮宮尋設設計師,
結果13位世界知名博物館館長,
都共同推薦了貝聿銘。
沒想到這個消息刺激了法國人,
盧浮宮代表著法國昔日榮耀,
現在,卻要讓一個華人來主持重建,
法國人實在無法接受,
他們喊叫著:這會毀了巴黎!
幾乎全民反對,
可想而知他面臨多么巨大得壓力,
但,藝術是全世界的,
他還是拿出了設計圖。
而當他的玻璃金字塔型入口,
設計圖對外公布后,反對更猛烈。
天知道,在盧浮宮前放個金字塔,
他是怎樣想出來的。
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嘲笑他,
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公開批評,
盧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
“一顆寒磣的鉆石”。
在當時建筑溝通會上,
反對者說的話更是難聽,
以至于把他的翻譯都氣哭了。
隨便拎一句大意就是:
你一個中國人,
把毀我們法國盧浮宮當做自己的事業,
毫不利己,專門損人,
這是什么樣的精神病……
激烈不休“爭吵”持續兩年后,
法國人終于選擇了相信他。
證明,他是對的!
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
法國人對金字塔的狂熱,
甚至一度讓埃菲爾鐵塔都黯然失色。
造訪盧浮宮的游客激增數倍,
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游客,
寧肯擠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長隊,
也不愿從另外兩個入口進入盧浮宮。
他用三角形、光線、玻璃,
完成了一次人類歷史上的杰作。
法國人都開始改口稱贊:
“這個金字塔是盧浮宮里,
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
他還因此被授予了法國最高榮譽獎章。
當記者采訪他時,
他卻保持一貫的低姿態說: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在接受人類最偉大的盧浮宮設計同時,
他始終也沒有忘記,
東方才是自己的根,
我是中國人,我要為祖國出一份力!
在國外幾十年,
他從未停止過對祖國的思念。
他和妻子總共育有三子一女,
3個兒子分別名為,
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
寓意就是,
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可見他的愛國之情有多深厚。
他還在家里種了四季豆,
以慰藉思鄉之情。
他深愛中國詩詞、繪畫、園林,
這些正是他設計的靈感之源泉,
他以中國為根,長出西方的枝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這句話正是出自他口。
1974年,57歲的他回到了,
心心念念已闊別40年的故土。
而他一看到當時的北京,
就懷著深深憂慮。
在人民大會堂得歡迎晚宴上,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會把傳統的中國建筑破壞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