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6日在京表示,中國A股在今年被納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而初期權重可能較小。她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前景抱有信心。
她表示,在2016年6月15日發布的公告中,MSCI公司詳細列出了此前提出的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四項問題,以及處理進展。在今年6月20日(北京時間6月21日)即將舉行的年度會議上,A股納入MSCI指數的議程將會再次啟動,目前中國A股被列在了審核名單里面。
李晶認為,相較去年的提案,今年MSCI做出了一項改動,外資進出框架從此前的借道QFII/R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變更為滬港通、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這項改動提升了本年度A股被正式接納的可能性,但是個別問題仍然存在。最終決定將取決于投資者反饋和當地交易所解決剩余問題的進展。一旦A股被成功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市短期內將因為投資者對增量資金進入預期而展開新一輪升勢。
對于未來的中國股市,摩根大通維持看多,理由是上市企業較好的盈利狀況和自由現金流以及風險溢價的降低。信貸放緩速度以及財政赤字擴大預期均較為緩和,所以經濟增長不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外流的擔憂也有所減輕。與此同時,以下因素將會成為潛在的市場推動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帶一路”倡議下提振的市場情緒與實業和材料板塊帶來利好;銀行業2016年資產質量有所改善,其中不良貸款率在2016年末出現自2012年一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
李晶還表示,短期內,中國資本市場仍有一定的壓力,但是隨著“深港通”、“債券通”的放開以及監管層溫和去杠桿,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依然大有可為。
她表示,深交所的股票更多地覆蓋了新興行業如科技、環保、文化傳媒和醫療健康。這使得香港進一步成為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也使得海外投資者有機會參與中國新經濟發展的盛宴當中。中國經濟對全球GDP的貢獻在2016年已經高達15%,與此同時,MSCI中國指數僅占全球指數相關總市值的3.1%。這一懸殊的落差也預示著中國資本市場在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摩根大通預計,中國2017年全年GDP增速可達6.7%。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各項宏觀經濟指標均顯現了企穩回升的態勢。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回升至6.9%。考慮到近期經濟形勢,摩根大通對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預期進行了微調。中國正在由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轉為消費升級、新興產業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全球投資者對中國更有信心。
李晶也提醒關注房地產市場風險,認為房地產市場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一個主要不確定因素。目前,政策和市場似乎還處在博弈階段。摩根大通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不會有明顯波動,但根據政策實施和“時滯”效應,市場的小幅上升或者下滑都將對房地產投資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