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后短交易周,滬深股指沖高回落,跌宕起伏,期間雖有大小非限售解禁減持新規的利好支持,股市仍沒有能夠組織起像樣反彈,而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最終雖勉強力保3100點不失,但閃崩個股為數不少,其中周四跌停的就有將近百只。從目前看,市場缺乏明顯內生性上漲動力,弱勢調整格局難改,尤其是大量非藍籌板塊的壓力持續,因此投資者仍應謹慎應對,切忌盲目沖動。
很明顯,管理層在此時出臺大小非減持新規,力圖減輕限售股解禁減持對二級市場的壓力,其穩市場意圖非常明顯,但A股市場僅作出了15分鐘的沖高響應,隨后便持續走低,說明市場缺乏內生性反彈基礎。從目前看,政策信號已經有了,最新的IPO節奏從原先的每周10只削減到4只,但恐怕也很難扭轉持續弱勢的格局。
從大環境看,市場還是缺乏增量資金,最新存量資金余額不足1.3萬億元,處于枯水位狀態,嚴重制約行情走勢。而且從資金流向看,持續資金流出,兩融余額也創年內新低,資金面持續失血。展望六月份,銀行面臨季末資金考核試點,美聯儲還有大概率升息的舉動,而短線資金價格已經明顯上升,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連續6個月上升,都顯示下階段資金面將持續偏緊。這也是金融去杠桿、防風險的必然反應。未來,行情要有轉機,增量資金持續回血是重要前提。
近一年來在管理層的努力下,市場環境的凈化是有目共睹的,市場也正朝著扶優限劣、崇尚投資的方向不斷邁進。歷史證明IPO不是持續弱勢的根源,否則新股上市為什么還有連續漲停。問題的關鍵還是不少個股股價高估,泡沫明顯,因此在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價值回歸之路既痛苦,也必要。只有當市場估值回到合理水平,股價坐實,行情轉機自會水到渠成,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