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這次國慶黃金周期間,中國旅游者達到7.1億人次!半個中國都“在路上”!在此現象背后,是長短假期的短缺,以及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不理想,造成大量民眾扎堆黃金周出游。
10月7日,北京火車站大量旅客返京。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近日,多名學者呼吁取消長假,他們認為,應該調整集中休假制度,落實帶薪彈性休假,即在已取消五一長假的基礎上再取消十一長假,一時間引起廣泛議論。人們擔心,好不容易盼來的黃金周會不會被取消,假日福利要打折扣了?
取消十一黃金周是紙上談兵
實話說,根據我的研究,我并不認同這些學者取消十一黃金周的觀點,這種觀點不是紙上談兵,就是想當然。原因如下:
其一,用強制的方式來實行帶薪休假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帶薪休假是《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的多項權利之一,與不得強制勞動、不得強制延長勞動時間、不得克扣工資等權利相比,帶薪休假只是其中“敬陪末座”的權利,既不可能也無必要超越其他重要權利率先強制落實。而且帶薪休假是一種分散性的休假,需要勞動者單獨去和老板談。而這方面,勞動者的弱勢地位非常明顯,這才是當前許多底層勞動者沒能享受帶薪休假的癥結所在。
十一長假期間,游客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 圖/新華社
歐洲與美國的帶薪休假落實得都很好,但二者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歐洲帶薪休假的法律法規非常健全,美國則沒有專門針對帶薪休假的法律。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帶薪休假的普及是強制不來的,它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志和結果。在我們勞動者普遍處在弱勢地位,許多企業還在偷偷實行周六工作制的現實背景下,虛幻地談強制落實帶薪休假,最多只能是一種口號。事實是,帶薪休假從1995年寫進《勞動法》,到2008年國務院出臺《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盡管媒體呼吁強制落實帶薪休假的呼聲不絕于耳,帶薪休假的落實仍然不容樂觀,多個社會調查結果和官方數據都表明,最近9年,在取消了五一黃金周之后,帶薪休假的落實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