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步入新周期,開始微復蘇
繼7月中國經濟數據放緩后,8月工業、投資和消費再度全線遜于預期,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0.1%,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
其中8工業增加值增速創年內低點,消費為2月以來低位,投資則跌至2000年以來最低,前個低位是1999年全年的6.3%,也讓市場對中國經濟下半年承壓的憂慮升溫。
但在陳東琪看來,經濟短期的波動并不影響中國經濟步入新周期的樂觀判斷,預期今年經濟比去年平穩向上,下半年也低不到哪兒去,全年會保持在6.8%。
他分析稱,從長周期看,中國經濟前30年上行后,經過七八年調整,最近一兩年在筑底,為下一個長周期做準備,現在處在老周期調整和新周期開始的時間窗。名義GDP去年到了8.5%,已經開始上升了,今年還會加速兩個點,結構性改革已經拉開長周期繁榮的序幕。
同時中國經濟的穩定性、適應性、均衡性、有效性都有提高。現在看經濟增長,不要單純看速度看總量,更多看結構在改善質量在提升。而結構改善是多方面的,不僅是產品的結構,還有要素的結構、供求的結構、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結構、地區之間的結構都在變化。
但他也提到,盡管中國經濟結構性改善明顯,但房地產市場,債務和匯市的風險仍須高度關注。尤其需要防范匯市風險可能引發跨境資金的大進大出,從而對中國經濟帶來大的沖擊。
“房產地市場結構性泡沫目前仍然存在,通過使勁收縮銀根擠掉泡沫的辦法不太好,要用結構性的辦法。而去產能要更多用法治化市場化的方法。”陳東琪稱。
他分析稱,因為在美元指數進入下降周期,這個周期要持續七八年,并預期美元指數未來可能跌到80,但下跌是漸進的。從這個角度講,要管控調節好外匯市場,一方面要加大外匯市場改革,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市場穩定,保持國際資本供求、跨境資本流動穩定性。
“數量的崛起可能是崛起的1.0版,關鍵是質量的崛起,我們現在正走在路上。”陳東琪樂觀地稱。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