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馬駿周一稱,當前綠色金融面臨多方面挑戰,如“綠色”的具體定義尚未明確,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綠色債券的準入限制和風險對沖工具的缺失,以及“一帶一路”綠色投資面臨融資障礙等。
馬駿在“中英綠色金融論壇”上并建議,對于上述挑戰,監管機構應更加明確的向市場傳遞綠色發展的明確信號,如將綠色資產作為合法抵質押資產作為銀行間的借貸;推動國內外綠債定義和標準一致,促進跨境綠色資本流動等。
“在綠色的定義方面,如何定義綠色,什么是綠色債券,還有在綠色資產證券化資產流等方面存在困難。”馬駿稱。
在推動綠色跨境投資方面,他表示,中國發展和開放其綠色市場的潛力巨大,但一些障礙限制了外國投資者更廣泛的參與,包括不同市場綠色債券定義和認證體系的差異,缺乏關于中國綠債市場的國際投資者教育和英語信息、市場準入問題以及風險對沖工具缺失等。
同時,“一帶一路”沿線需要大量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但其融資面臨障礙,包括缺乏綠色基礎設施和項目融資標準、政治風險和缺乏債務融資渠道等。
“且基礎設施70%的碳排放來自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應對氣候挑戰最優先的問題。”他稱。
此外,金融業還沒有建立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與投資、信用風險及融資成本之間關系的研究方法學,未能有效證明更好的ESG表現可以為綠色企業帶來較低的信用風險和融資成本。
對于這些挑戰,馬駿建議,首先政府和監管部門應該向市場傳遞更加明確的信號,鼓勵金融機構對各類中資產類別開展ESG因素的財務分析影響,探索銀行綠色授信統計,將綠色資產作為合法的抵質押資產作為銀行間的借貸。
對銀行而言,應當提高管理ESG風險和開展綠色投資的主動性,開發ESG評估框架工具,針對不同到期日和類別的資產進行環境因素敏感分析。
投資者則應該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爭取在投資過程中充分考慮ESG因素,包括評審先后有投資組合、辨識與ESG有關的風險和基于將其投資組合的ESG權重與相關標準進行比較。同時,充分發揮股東對被投資機構的影響力,提高股東對ESG的關注度。
“這(股東的作用)在西方比較普遍,在中國比較新,作為股東有相應的責任保證公司的投資是綠色、可持續、污染少的,”他稱,“考慮環境風險的長期影響,在投資的產品組合中增加綠色產品?!?/span>
在推動跨境綠色資本流動方面,要推動國內外綠色債券定義和認證標準的一致,以減少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的搜尋成本。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