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oice數據統計,在已披露中報業績的61家軍民融合題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虧損,其中,中國動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最高為5.61億元,同方股份最低,虧損1.21億元;從利潤增速來看,分化更為明顯,其中,宏大爆破2017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902.37%,而大港股份則同比下降240.52%。
“對‘參軍’民企來說,盡管部隊的采購渠道相對固定,但并不唯一;再加上民企參與軍工的范圍和層次相對較低,強者恒強的現象在行業內比較明顯。”9月1日,南方某公募國企改革基金經理表示,這對于追求規模化生產、最大化效益的“參軍”民企來說,難免因“訂單荒”而失去競爭優勢。目前看來,能夠取得較好業績的公司則往往在提高核心技術壁壘,向高端軍品領域邁進,減小替代風險以保衛企業成長性。
宏大爆破2017年上半年就通過參股湖南宏大日晟,切入了航天動力技術領域。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軍民融合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862.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5%,企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902.37%。
據申萬宏源證券對今年上半年軍工各領域的估值統計,其中,航天70倍、航空62倍、地裝84倍、雷達產業鏈69倍、光電器件163倍、電子通信38倍、輔助設備及服務64倍、航空發動機91倍、北斗產業鏈123倍。可見,超過純軍工行業估值的“參軍”民企不在少數。
另據經濟參考報之前報道,混改也成為軍工行業的下半年的另一個亮點,其中資產證券化也成為本輪央企混改的重要改革方向。在軍工領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提出把資產證券化作為混改的重要途徑。此外,中船重工也布局分板塊推進資產證券化,打造專業化資本運作平臺。
“聚焦主業,競爭性領域先行,員工持股等也是本輪混改的重要特點。”一位央企人士表示。記者了解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要嘗試在民用領域,或者非總體單位、型號的業務單位中推進混改。中航工業集團則聚焦主業發展,堅決退出非主業,逐步以試點放開零部件和一般配套產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于今年初印發了《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試行)》,并制定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初步方案,確定了四家試點單位,并在旗下上市公司長安汽車推行中高管持股試點。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