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近年來,隨著混改之勢不斷深化,加之“軍民融合”的大背景,具有軍工研發實力的民企陸續與一些體量巨大的國內軍工集團 “聯姻”。在已披露2017年中報業績的61家軍民融合題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虧損。但從凈利潤表現和利潤增速來看,各公司之間分化明顯。
“參軍”民企來說,盡管估值普遍高企,但其中處于業績匱乏的企業已經在二級市場上開啟了“去泡沫”進程。
9月1日,華伍股份發布公告,擬收購北京中科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至25%股權,公司表示,這是對未來涉及軍工信息化、商業航天等高科技領域打下的基礎。
事實上,類似的民企與軍工企業的“聯姻”在2015年“軍民融合”提上國家發展戰略后就陸續上演,體現著國企混改的“軍工姿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通過并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設立軍工產業基金等路徑參與融合盛宴。
在“民參軍”領域,推動企業在融資、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進步是眾多民企加入的動因之一。采訪業內人士得知,目前民企介入軍工領域有三條路,即并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設立軍工產業基金。
以太陽鳥為例,2017年7月2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收購老牌軍工企業亞光電子事項已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業務向軍工電子領域拓展,公司將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亞光電子97.38%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66 億元用于包括射頻微機電(RFMEMS)等新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在內的亞光電子投資項目。倘此次收購完成,軍工電子將成為公司的第二主業。
與太陽鳥直接參與并購、拓展軍品領域業務不同, 2017年8月3日,真視通發布公告稱,與湖南湘江力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拓展包括軍民融合方向在內的產業投資布局。
2017年9月1日,華南某券商機械工業研究員表示,不論哪種形式,歸根結底是國內軍工企業諸多優質資產“藍海”亟待開發,借上市公司資本之力將有力化解龐大的軍工資產證券化壓力。
從已“參軍”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依舊參差不齊,軍民融合題材各股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首尾之差超過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