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明確開展涉及資本市場發展戰略的若干專項工作。
長期以來,*ST公司在業績下滑面臨退市風險時,通常采用賣地、甩賣子公司、獲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實現保殼目標。但上述情形或發生變化,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功能。去年以來,證監會加強了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一些問題公司被勒令退市,為資本市場的良好秩序提供了保障。
*ST公司業績表現不一
Wind統計顯示,截至7月26日,A股已有49家*ST公司公布了半年報業績預報,其中20家公司業績向好,而另有26家公司的業績繼續下行。在業績向好的*ST公司中,*ST愛富業績實現略增,*ST東海業績顯示預增,其余17家公司則完成扭虧,上述企業集中分布在能源和材料領域。
受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利好,*ST鄭煤預計,公司2017年上半年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億元左右,上年同期虧損1.92億元。與扭虧相對應的則有26家上市公司業績不振。其中*ST眾和迎來首虧,*ST弘高與*ST川化則業績顯示預減,其余的23家公司則面臨續虧。
*ST沈機遭遇的虧損額度最大,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4.5億元至5億元之間,去年同期虧損達4.44億元。*ST沈機稱公司所處行業面臨較大壓力,下游需求不足,市場競爭壓力持續加大,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ST中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在3億元至3.5億元,去年同期為2.93億元。*ST中絨表示,受市場影響,部分客戶訂單交期延后,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有所增加,造成公司營業利潤減少。
繼去年以來,證監會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包括欣泰電氣(現為“欣泰退”)、*ST新都(現為“新都退”)等問題公司被勒令退市,而上述監管動作無疑為今年半年報未能扭虧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保殼套路逐漸失靈
*ST公司在業績不振的情形下,為了尋求保殼任務,甩賣子公司、出售房產、剝離虧損、資產重組等都成為重要途徑。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保殼動作頻頻,但保殼套路已經逐漸失靈。一方面,交易所屢屢就ST公司借投資、售賣房產扭虧下發問詢函;另一方面,并購重組審核趨嚴也令后續資產整合難度加大。
以*ST合金為例,5月深交所向公司發出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將持有合伙企業25%有限合伙份額,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的依據,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此前因認繳合伙企業份額獲得的投資收益成功幫助公司扭虧為盈。通過轉讓子公司股權、政府補貼實現扭虧的*ST錢江,也被交易所要求說明喪失對相關子公司控制權時點的確定依據及合理性、確認處置股權收益的依據及會計處理過程等。
業內人士表示,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強調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這是繼續加碼監管的信號。嚴查借突擊保殼,而不是通過主營業務改善、新增盈利點等方式改善經營的公司將面臨較大壓力。此外,借并購重組保殼的路徑也在不斷減少。
“并購重組是保殼最常見的套路,但現在優質資產的交易方較為稀缺,另一方面,并購重組審核趨嚴,融資規模、資產注入受限導致項目整合難度加大,并購重組失敗風險不斷提高。”有分析人士表示,當前監管層對市場的引導有明顯加強趨勢。隨著重組新規的實施,真正有業績支撐和前景的合理重組獲得支持,但一些存在標的估值虛高、并購造成控制權模糊等問題的重組方案則將面臨曲折考驗,令以往試圖純粹為保殼沖業績的重組“過關”難度加大,對急于提振業績的公司尤其是*ST公司而言將面臨更大考驗。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加大退市力度為問題公司敲響警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