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第二屆財經中國V論壇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汪同三表示,中國實體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明顯。
汪同三表示,根據社科院中金所的研究報告,工、農、建、交、商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產出占GDP的比重,從2011年的71.5%降到了2015年的66.1%。而同一個時期內,M2和GDP的比值卻從2011年的1.74倍上升到2015年的2.03倍,這說明中國實體經濟“脫實向虛”傾向明顯。“美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兩者比例在1990年時為2.19倍,2000年上升到5.52倍,2008年則變為14.2倍。虛擬資產和實體經濟的比變成了14.2比1,這說明實體經濟每生產出來一塊錢,有14.2元在等著要從這一塊錢里得到回報,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比例問題。”汪同三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深化金融改革,要使虛擬資產能夠真正起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