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國內經濟運行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結構加快調整,但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然不足,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金融風險有所積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支撐。
穩健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強
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格局和供需情況的變化,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流動性調節工具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保持適度流動性。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全面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逆周期調節。繼續發揮定向降準正向激勵作用,合理安排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促進信貸結構優化。進一步完善以“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為雙支柱的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2016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3%,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17.8萬億元。
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成效顯現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方面,扎實做好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金融服務,支持鋼鐵煤炭企業債務融資順利接續。去庫存方面,完善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強化熱點城市房地產領域資金管控,支持滿足居民合理購房需求。去杠桿方面,積極參與降杠桿有關政策制定,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指導商業銀行開展債轉股。降成本方面,適時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合理擴大企業債券融資規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補短板方面,完善金融精準扶貧政策體系,促進金融支持貧困和后發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金融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始終堅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增強金融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提高匯率機制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加強跨境資金流動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落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進一步強化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在銀行間市場創新推出轉股型二級資本債、特別提款權計價債券等產品,穩步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等試點,增加熊貓債發行主體和規模,擴大境外投資者主體范圍并取消額度限制。配合有關部門推出“深港通”,繼續優化“滬港通”試點。加強票據市場頂層設計,建立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推出“上海金”人民幣集中定價機制,提升中國黃金市場國際定價影響力。
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穩步推進
面對金融風險易發高發態勢,充分發揮牽頭單位作用,著力加強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政策措施的統籌協調,推動完善跨市場、交叉性金融業務及各類綜合經營的監管安排,研究制定更為規范的資產管理業務標準,組織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開展存款保險評級和結果運用,研究完善存款保險風險識別和早期糾正機制,探索發揮存款保險市場化處置平臺作用。積極做好債券市場違約風險化解和處置,保護債券投資人權益。
開展國際金融合作擴大中國金融影響力
始終堅持以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利用二十國集團主席國身份,主導財金渠道系列會議,在推動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完善國際金融架構、推動金融部門改革及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等方面形成重要峰會共識。確保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順利生效,不斷優化人民幣國際使用政策和機制安排。牽頭落實金融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大力促進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
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和管理現代化,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推進金融法治化、金融業綜合統計、地方國庫現金管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管理等方面進展明顯,支付和征信體系規范化運行顯著改善,金融業科技保障、貨幣發行管理、數字貨幣研究、打擊非法集資和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以及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果,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加強預期引導,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創造性地做好中央銀行各項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