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并提請審議。
審計報告指出,2016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從審計情況看,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預算的100.02%,保障了發展需要?!焙鷿删f。
審計報告顯示,2016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加大。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4.4%,堅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的財政赤字主要用于減稅降費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行大規模減稅降費,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
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超過600億元。深化創新驅動,中央本級科技、教育支出分別增長8.4%、6.6%。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中央本級醫療、農林水支出分別增長7.9%、5.1%,低保、優撫、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準提高,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
在中央財政管理及決算草案審計方面,財政部和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強財政和投融資管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入,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高。
同時,從財政管理和預算執行具體組織實施情況看,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主要是:部分預算分配和管理還不夠規范、轉移支付管理還不完全適應改革要求、財稅領域部分事項改革亟待深化。
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方面,審計73個部門及其332家所屬單位,抽查財政撥款預算2517.61億元(占其財政撥款預算的42%)。審計結果表明,這些部門2016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預算管理的規范化程度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明顯提高,“三公”經費和會議費持續壓減,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費用管理基本規范,但個別部門和一些所屬單位預算管理還不嚴格、部分事項處理還不夠規范。
“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部門通過追回資金、調整賬目等整改5.42億元,并完善了相關財務和預算管理制度,規范了相關管理流程?!焙鷿删f。
在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方面,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有關部門和地方能夠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加強資金盤活和統籌使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堅持邊跟蹤審計、邊督促整改,按季度報告和公告審計結果,推動大部分問題在審計中得到糾正,促進完善措施812項,取消、下放行政審批和資格認證等315項,停止或取消收費239項;糾正違規收費、收回沉淀資金等667.71億元,處理處分4113人。”胡澤君表示。
同時,近期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放管服”改革有些具體措施尚未完全落地;涉企收費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個別地方和企業未嚴格落實淘汰化解產能相關要求;有的政府投資基金和支持小微企業措施未達預期效果;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增長較快,有的還違規舉債。
審計工作報告披露,至2017年3月底,審計的16個省、16個市和14個縣本級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余額,較2013年6月底增長87%,其中基層區縣和西部地區增長超過1倍;7個省、6個市和5個縣本級2015年以來,通過銀行貸款、信托融資等形式,違規舉借的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債務余額有537.19億元。
在扶貧資金審計方面,總體上,全國各地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和資金整合力度,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從重點抽查的158個縣看,脫貧攻堅任務還十分艱巨,扶貧資金在一些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個別地方存在扶貧舉措不實等問題。
審計工作報告還對醫療保險基金審計、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水利和糧食收儲等涉農專項資金審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節能環保資金審計、金融審計、中央企業審計等情況進行了披露。
胡澤君表示,各項審計中,發現并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600多起,涉及公職人員1100多人。審計署下一步將認真督促整改,國務院將在年底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整改的全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