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批復《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同意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繼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后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依托懷柔科學城大設施集群鏈接首都高端創新資源,形成協同創新網絡,從而使其成為代表我國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學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成為引領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支撐。
懷柔科學城重“突破”
五年來,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斷推進,取得了實質成效,“三城一區”建設成為北京創新發展的主平臺。與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相比,懷柔科學城的定位更為注重“突破”。
代表國家水平、體現國家意志、承載國家使命,懷柔科學城堅持高起點戰略定位,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打造百年科學城。
具體來看,將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一批高端研發平臺,集聚一批頂尖人才,匯聚一批世界級的科學研究機構,成為代表我國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學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成為引領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支撐。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全球開放共享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懷柔科學城將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式建設,并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交叉研發平臺,打造多類型、多層次、協作支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建設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用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大幅提高我國地球系統模擬的整體能力和重大自然災害預測預警、氣候變化預估的研究能力;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為國際領先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試驗平臺……
懷柔科學城將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化開放共享,面向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創新團隊開放,建立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理事會負責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計劃運行機制,建立公開、公平、開放的設施使用申請制度,并將開放共享程度作為設施和平臺運行考核的重要指標,根據評價結果配置運行資源。
“一核四區”兼顧職住平衡
年初以來,懷柔科學城建設步伐不斷提速。截至5月31日,材料基因組、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等懷柔科學城核心區首批五大交叉研究平臺已全部按計劃順利開工。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兩大科技基礎設施也將于今年9月和12月開工。據了解,核心區位于懷柔科學城中部,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預計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按照“產城融合、職住均衡”的原則,懷柔科學城以“一核四區”進行空間功能布局,同時建設科學教育區、科研轉化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生態保障區。
目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已在科學教育區扎根,8000名師生在這里學習和生活。科研轉化區,中科院12個院所22個項目入駐。綜合服務配套區,人才公租房等大型社區拔地而起,北京實驗二孝101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也先后引入。依托雁棲河、牤牛河、濕地等資源,打造綠色景觀及生態保障功能區也在統籌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