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金融去杠桿通過三種方式傳導到股市。在當前金融監管已成為市場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我們對股市保持謹慎。即使短期內出現深跌反彈,投資者仍需保持警惕不可冒進。結構上立足基本面逢低布局,或繼續抱團消費龍頭。
三種方式傳導到股市
1、最直接的路徑是委外收縮。
委外是當前銀行資金的主要入場路徑。銀監會近期發布的各項文件中多次提到對銀行委外加強監管(如6號文中“嚴格控制投資杠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審慎開展委外投資業務,嚴格委外機構審查和名單管理,明確委外投資限額、單一受托人受托資產比例等要求”)。雖然目前出臺的文件中并未明確限制委外投股票的規模和比例,但近期市場已開始擔心后續監管加碼。如果在某一個時點監管壓力導致委外資金集中流出,對股市的沖擊必須警惕。
2、金融去杠桿勢同時影響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
金融去杠桿勢必導致流動性收縮和無風險利率上行,也不排除引爆一些“地雷”,飛出一些“幺蛾子”,從而影響股市的風險偏好。
3、如果金融去杠桿導致債券等金融資產出現集中調整,則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造成市場波動。
白馬消費股資金遷徙有望持續
當前時點,在政策和資金導向未發生實質變化前,白馬消費價值股的資金遷徙有望持續,家電龍頭、品牌白酒、醫藥消費、安防龍頭、品牌家居等繼續看好。同時從估值角度建議投資者布局大銀行和大建筑。
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股將取得更好的收益,短期銀行理財對于銀行影響偏負面,但從基本面上銀行趨穩,凈息差預期不再繼續下降、不良率在經濟基本面的復蘇下企穩等當前對于大銀行的邊際改善更強,其次,銀行理財等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大銀行相比小銀行資產端更為安全。
大型建筑央企作為建筑板塊的龍頭,基本面穩定持續,估值較地方建筑國企和建筑民企低,同時疊加向上期權主題驅動——區域主題(一帶一路&雄安&粵港澳)和政策主題(國企改革和PPP),看好大型建筑央企的估值提升。
此外,根據中觀數據景氣度觀察,建議投資者關注景氣子行業向上的績優股的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電解鋁和氫氧化鋰、耐材、蘋果產業鏈、光通信、機場和航運等,詳見興業策略中觀行業跟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