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凱美特氣與奮達科技的實控人在6月2日午間倡議員工增持自家股票并承諾“兜底”可能產生的虧損后,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在午后雙雙封上了漲停板。
昨日午間,凱美特氣和奮達科技雙雙發布公告稱,各自公司的董事長、實控人祝恩福和肖奮發出倡議書,倡議各自公司全體員工在2017年6月2日至6月6日期間買入自家股票,并承諾“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若因增持產生的虧損,由本人予以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否認“窗口指導”
“董事長以前就曾發出過類似的倡議,這次,鑒于近期市場非理性下跌及公司良好的基本面,董事長覺得當下公司股票投資價值已經凸顯,所以再次發出倡議。”凱美特氣一高管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否認此舉得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
凱美特氣一季報預計,今年前6月公司凈利將同比增長100%至150%,達到1075萬元至1344萬元。“一方面是核心子公司長嶺凱美特復產,另一方面是公司海南等新基地步入收獲期。”凱美特氣方面告訴記者。
奮達科技方面,截至記者發稿,則尚未作出回應。
均是“故伎重演”
除了發出倡議書的時點與倡議內容幾乎相同外,凱美特氣與奮達科技還有兩個相同點。
首先,它們都是活用倡議書的“老司機”。2015年9月,凱美特氣發出倡議書,實際控制人祝恩福倡議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他承諾,凡2015年9月8日至9月15日期間,員工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凱美特氣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且在職,虧損由其兜底;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彼時,正逢凱美特氣復牌后股價連續跌停。而凱美特氣最新股價與當時相差無幾。
同樣,奮達科技董事長肖奮也在2015年的差不多時間對員工承諾,凡2015年8月27日至31日期間凈買入公司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虧損由其兜底。同樣,奮達科技最新股價也逼近其當家人首次倡議“兜底”增持時的股價。
有意思的是,凱美特氣和奮達科技此后的股價表現最終均沒有令其董事長出手“兜底”。
第二個相似點則是,它們的實際控制人持股都存在部分被質押的情形。2016年年報顯示,祝恩福通過浩訊科技持有凱美特氣64.51%股份,合計約3.66億股,其中約1.74億股被質押。凱美特氣有關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股份質押是正常事項,“沒有逼近警戒線的問題,倡議書也不是因此而發出的。”
而奮達科技的2016年年報顯示,肖奮持有公司44.54%股份,合計約5.55億股,其中3.84億股遭到質押。
此外,奮達科技正計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富誠達100%股權,并且剛剛收到監管部門審查反饋意見。該交易作價28.95億元,發行價定為12.21元/股。而奮達科技最新股價漲停收于12.77元。
那些昔日的“兜底”承諾
在2015年A股市場震蕩之際,由上市公司當家人倡議員工增持并承諾“兜底”案例屢見不鮮。如今,這些公司是否安好?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7月至9月,曾有不少上市公司發布類似倡議公告,包括暴風集團、凱美特氣、騰邦國際、奮達科技、金貴銀業、科陸電子、皇氏集團、中利集團等都曾以“兜底”方式鼓勵員工買入自家股票。
暴風集團是當時最為典型的一個案例。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表示,公司員工在2015年7月17日至7月21日期間增持股票,并連續持有6個月的,損失由其兜底;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馮鑫同時聲稱,股價未能真實體現暴風集團的整體價值,未來公司還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以馮鑫承諾的持有期6個月期間的暴風集團股價表現看,那些實施了增持的員工應該能獲得較大收益,馮鑫根本無需“兜底”。不過,在經歷2016年3月的小高點后,暴風集團股價是一路下滑,最新為27.53元(除權價),僅為馮鑫倡議員工增持時股價的三成多。
事實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做出增持“兜底”承諾,往往有信心或者總有辦法在半年期、一年期內實現一個相對穩定局面。
倘若真的出現虧損,基于公司員工在短短幾個交易日的增持“時間窗口”拿出大筆真金白銀的未必很多,當家人需要“兜底”的虧損其實相當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發出“兜底”增持倡議的上市公司中,其新近股價不少已逼近或者跌穿了2015年時的股價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