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歐元區PMI創新高,油價下跌,美元美股美債收益率均回調。美國5月新屋銷售年化總數61萬戶,為2007年10月以來的次高位。新屋售價中位值為34.58萬美元,創新高,同比大漲16.8%。美國所有34家大銀行均通過美聯儲壓力測試,這可能加速特朗普放松對銀行業的監管。費城聯儲主席Patrick Harker主張美聯儲未來幾個月“暫停”加息,9月啟動縮表。歐元區6月制造業PMI初值57.3,創74月新高;服務業PMI高位回落至54.7,但仍大幅高于榮枯線。沙特王儲易位,特朗普未來可能加強對沙特的依賴,轉而在伊朗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卡塔爾斷交危機已經過去三周,中東地緣局勢不確定性增強,布油跌至45.66美元每桶。隨著大宗原油下跌、美國主動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加息縮表,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邊際轉為謹慎,美元、美股、美債收益率均回調。本周美歐洲股市回調,亞洲股市上漲,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至2.15%,美元下跌,金銀微漲。
國內經濟:地產回落出口復蘇經濟穩中趨緩,實際融資成本上升再通縮壓力增加。生產暫穩,6月發電耗煤同比與5月持平;需求分化,地產銷售降幅收窄、購地下滑、家電強勁、出口復蘇;通脹緩解,菜價漲,豬價降,油價跌。總的來看,經濟穩中趨緩。我們維持經濟中期L型、短期二次探底判斷。考慮到油價大宗價格下跌、房價環比放緩、利率超調、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偏高,下半年再通脹到再通縮壓力增加,年底CPI可能回落至1%附近。考慮到去年PPI從年初的-5%大漲至年底的5.5%,預計今年底PPI可能回落至0附近,2018年Q1可能負增長,如果利率不降,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將大幅上升。經濟名義增長率見頂是債券收益率見頂最為核心的信號,貨幣政策調整可能滯后。中國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是金融改革與實體改革不匹配、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不匹配,不能簡單地以為金融去杠桿一去就靈,其誤傷實體經濟不容忽視,未來的根本在于推動國企、財稅等軟約束領域的改革,并加強監管協調。
貨幣:央行未跟隨上調公開市場利率,廣譜利率下降。5月份央行資產負債表繼續擴張1188億元。從資產端來看,主因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加,外匯占款則連續19個月下降;從負債端來看,主因是政府存款上升,央行的貨幣發行繼續減少。融資回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重新走向擴張,5月規模擴大11,564億元。6月以來央行維穩流動性、未跟隨上調公開市場利率等表明貨幣政策仍緊但邊際不再加碼。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共有25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進行了1900億逆回購操作,流動性緊平衡。銀行間利率本周略有下降。國債收益率下行,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489%,較上周下降4.90個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607%,較上周下降0.73個BP。
政策: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銀監會排查海外并購明星企業授信風險、關注貨基風險,A股納入MSCI。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稅收征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和《房地產稅法》立法已經列入人大預備級論證、研究的階段。根據《財新》報道,銀監會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數家企業的授信,排查對象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企業集團,引發部分企業股債被拋售。隨著近期貨幣基金利率上升,監管機構正在關注貨幣基金規模擴張可能導致的風險,貨幣基金的一部分資金來源于商業銀行,或與“金融空轉”有關。周行長在陸家嘴(600663)論壇作《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從制造業擴展到服務業》的主旨演講,提出“金融行業不是例外,同樣適用于競爭與開放規律。” A股納入MSCI指數,初始權重0.73%,雖然短期資金流入有限,但長期擴大納入范圍增量資金可期,對外開放帶來股市對內市場化改革預期。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召開,本月底,國家領導人將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
市場:股市震蕩分化,債市配置價值凸顯。2016年初我們提出“休養生息,向低估值有業績的方向抱團”,2017年初以來提出“從流動性驅動到業績驅動,買就買龍頭”。流動性退潮和風險偏好降低后,市場在擁抱流動性、確定性和業績。證監會放緩IPO、修訂減持規定,銀監推遲自查上報期限,央行維穩流動性,市場風險偏好短期修復,我們維持近期提出的“監管維穩,市場喘息”。未來變盤可能來自貨幣政策轉向、監管高壓退潮和改革預期重啟。重大事件關注6-7月銀行報自查結果后銀監會整改進程、6-7月混改提速第三批試點擴圍、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年底北京四大市級機關搬遷通州、9月底雄安新區規劃提交中央審查、10月19大、11月30日前完成三三四檢查整改和問責等。行業關注家電、食品飲料、銀行、保險、非銀、游戲龍頭、通信、電子、環保、房地產等。2016年10月以來,我們基于滯漲和去杠桿一直提示債券市場的風險,在2017年5月下旬開始調整觀點:“經濟通脹回調提供了基本面支撐,債市開始跌出價值,債市配置價值凸顯”。行至年中,我們對債券市場的觀點轉向積極:配置價值凸顯,我們可能正站在新一輪債市牛市的前夜,建議啞鈴型配置。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2015年看空股市之后提出“一線房價翻一倍”,2016年9月份提出“這一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預計短周期或調整到2018年,關鍵看長效機制。
風險提示:美聯儲加息縮表超預期;金融去杠桿過緊;房地產調控過緊;改革低于預期;債務風險。
(原標題:警惕再通縮 債市配置價值凸顯 ——方正宏觀周報)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 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