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估計,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基建投資總規??赡苓_到6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則顯示,到2030年,亞洲基建投資需求高達26萬億美元。在建設一帶一路項目過程中,中資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在境外市場籌集資金已經成為趨勢。譬如,2016年以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鐵建和中國中車兩家公司在境外合計融資達11億美元。
馬雪莉也認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不僅需要公共資金支持,也需要私人資金的支持才能實現成功。當前中英關系良好,被認為是兩國的黃金時代,去年9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時還重申黃金時代可以持續下去的愿望。馬雪莉表示,從倫敦金融城的角度看,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融資是繼續構建這種關系的良好例證,不僅是金融城這樣的公共政府機構認為這是個好主意,金融城的各利益相關者也非常有興趣參與,包括來到倫敦金融城的投資者,也包括倫敦市場上像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這樣的市場力量,都希望致力于把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到具體項目上。
馬雪莉認為,在一帶一路的融資需求和倫敦投資者之間,存在真正契合點。雖然面臨英國脫歐陰霾,但國際上主要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仍把倫敦作為其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區域總部,依托這樣的總部可以實現盡可能廣泛的人才輻射,從而對這些地區的業務進行條線化管理。
以渣打銀行為例,其辦公室遍布中東和非洲等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高度重合,馬雪莉指出,他們也認為可以把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知識同建設中的財務需求結合起來。不過,金融機構的具體參與方式還有待商榷,比如,究竟是采取直接融資的方式,還是結構性貸款,或是建立可投資的債券或結構性產品,并隨后尋找投資者等,這有待于一帶一路項目參與者的回答。
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獲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中國將于2019年舉辦第二屆高峰論壇,各方共形成了270多項有代表性的成果,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國家及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馬雪莉希望峰會的成果能讓全球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和參會者密切合作,確定需要的融資方式。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支持一帶一路中綠色可持續發展融資是倫敦金融城的要務之一,馬雪莉透露,倫敦金融城與由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在共同努力制定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希望能在今年9月完成。
此前,中英兩國央行共同發起成立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鼓勵商業部門加強綠色金融創新和境內外綠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中國銀行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了首只中國綠色資產擔保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