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層設計上,中國政府已經形成了許多相關戰略,這成為整個產業演進的巨大推動作用。其次,鼓勵區域創新,八個試驗區的設立就是典型,不同的區域結合本地的特點和資源的稟賦條件,提出全新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第三,在創新環境構建上,基于數字經濟的新業態必將帶來產業監管方式的變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創造出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正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根據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課題組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2.4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達到30.1%。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分別是美國(6.8%),日本(5.5%)和英國(5.4%)的2.4倍,3.0倍,3.1倍,增速位居世界第一。
波士頓咨詢發布的“數字經濟下就業與人才研究報告”預計,2035年中國整體數字經濟規模接近16萬億美元,總就業容量4.15億。這表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數字經濟將持續不斷為中國各行各業帶來發展契機。2016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從理論規劃邁進全面建設實施階段,以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批復設立為重大舉措。國家對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共計批復了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分別從數據要素流通,數據資源統籌,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全面推進國家試驗向縱深發展。
今年是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推進數字經濟的關鍵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7年政府要推動‘+’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據了解,中國數據創新行活動由貴州首發,歷時一年,將分別在貴陽,北京,上海等地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挖掘大賽,Sino Open Data Apps 中國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中關村大數據日主題峰會,阿里云天池余震捕捉AI創新大賽等系列活動。該活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信辦共同指導,交通部,環保部等多部委聯合主辦,八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