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巴黎協定”,某個締約方如果打算退出,需要等待4年。“巴黎協定”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意味著特朗普需要等到下次美國總統選舉前后,美國才能退出。此外,簽署國還可以選擇退出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保護框架公約”(UNFCCC),并以此方式退出“巴黎協定”,因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制定的。與巴黎協定的規定不同,UNFCCC的簽署國隨時可以宣布退出,一年之后生效。
路透社報道稱,包括一些共和黨議員在內,石油巨頭殼牌(AMS: RDSA)和埃克森美孚(NYSE: XOM)對“巴黎協定”表示了支持。包括云峰能源(NYSE: CLD)在內的幾家大型煤炭公司曾強烈要求特朗普繼續留在協定當中,以幫助保護該行業在海外的礦業權益。不過,也有其他一些公司要求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以幫助緩解美國國內礦商的監管壓力。當地時間周三,特斯拉汽車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被問到如果特朗普決定退出,他會怎么做時,馬斯克對彭博社表示,別無選擇,只能退出特朗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而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協定后不久,馬斯克也宣布退出白宮商業委員會。
另據路透社的報道,在美國打退堂鼓之際,歐盟和中國正打算在領導人會晤期間成為全球氣候議題的領袖。美國有線電(CNN)則認為,中歐之間在氣候議題上的通力合作,或將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如果和平與繁榮是全球經濟秩序的結果,那么特朗普政府既無法保證歐洲的和平,也無法促進歐洲的繁榮。在以經濟權力為基礎的當下,如果美國繼續逃避其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責任,那么中國和歐洲將會形成新的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