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充電設施企業,在本屆展會上,北汽威旺、上汽大通、東風凱普特、新吉奧、南京金龍等新能源物流車品牌也紛紛借勢推出新產品搶占市場。
榮春歌告訴記者,對于充電樁企業,物流行業是一個可以挖掘的市場,給充電樁企業帶來了新的需求點。
“車是物流行業的生產資料,無論是物流后端的最后三公里配送,還是物流前端需要用到大型箱貨甚至集裝箱、拖車都有可能電動化。” 榮春歌說。
的確,由于城市物流轉型升級加快,新能源物流車獲得了更多青睞。近日,菜鳥網絡推出新能源智慧物流車計劃,擬在未來五年聯合上汽等車企共同投放100萬輛新能源智慧物流車;京東也承諾在5年內把數萬輛貨車全部替換成電動車。
雖然電動物流車數量有望提升,但短期內,因為物流快遞企業對成本較為敏感,購置電動車的費用,以及車輛技術標準等問題使得目前電動物流車依然是租賃模式為主。
以深圳為例,雖然有針對純電動物流車的通行優惠等政策,但截至2017年3月,深圳市純電動物流車輛保有量11383輛中,有約98%的車輛屬于租賃企業,物流企業購買比重只有大概1.8%,個人購買大概0.2%左右。而且車輛高度集中在個別租賃企業手中。
與榮春歌看法不同,深圳市新能源物流車輛推廣應用中心主任謝海明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其實對于充電樁運營企業來說商業模式是不成立的。
“深圳的物流企業是自己采購充電樁,建在自家的分撥倉庫或分撥中心,不會對社會車輛開放,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謝海明表示,這樣一來,因為利用率低,對于主要通過收取服務費盈利的充電樁企業來說沒什么吸引力。
但他指出,雖然物流板塊充電樁目前沒有專業充電樁公司在建,而且很零散,沒有規模化運營。這也說明針對于物流板塊的業態模式的充電樁是空白的。“如果想要從事物流板塊專業充電樁運營建設,充電樁運營公司可以找物流園區、商超、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需求比較集中的物業,進行溝通,建集中的充電樁,提供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