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13日訊 據《日經中文網》12日報道,鴻海旗下夏普上周五在美國起訴海信:以海信銷售低質、低價夏普產品為由,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品牌并賠償1億美金。
記者了解,2015年7月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2016年4月2日,鴻海收購了夏普66%的股權并曲線收回歐洲品牌使用權。隨后即爆出富士康欲向海信索回美國夏普品牌遭遇拒后,戴正吳接受臺灣媒體technews采訪時表明:在鴻海支持下,他可以采取破壞式行動。
隨后的一系列事件看來,“破壞式行動”一直沒有停止,而訴訟更是升級了摩擦。真相到底是什么?記者通過采訪海信海外市場負責人梳理并還原這一事件過程。
最艱難時,海信出手相救
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理朱聃接受了記者采訪。“惡人先告狀!這是富士康的“夏普”的恩將仇報!”他對夏普的行為表示憤慨。
朱聃介紹:2015年,經營艱難、虧損嚴重的夏普三番五次的拜訪海信,希望為“北美夏普”這個孩子尋找一個 最好的“人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海信決定“解困”夏普北美市場:收購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廠,托管夏普北美品牌(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銷售。此后,我們選派精兵強將,重振工廠、恢復渠道,向研發幾近停滯的夏普注入海信ULED畫質技術,可以說,接手夏普以后,我們傾盡全力,付出了巨大心血:夏普產品的產品結構以及市場銷量、銷售額均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北美的夏普逐漸回到了正常的“經營之道”。
意欲毀約 破壞式行動不斷
朱聃介紹說,去年10月,來自富士康的夏普社長戴正吳到過海信,其來勢洶洶,海信拒絕了其理所當然要“拿回”夏普品牌的要求。海信的道理很簡單:履行合同,尊崇契約,誠信平等!但此后,戴先生通過臺灣媒體Technews公然宣稱:在鴻海的支持下,他要采取破壞式的行動,讓海信將“夏普”吐出來。此后,“破壞式行動”接連不斷:停止向海信供屏、在美國不斷碰瓷找茬、在美國違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貨、向海信單方面發函:要求停止履行合同……其根本目的是干擾和破壞“夏普北美”正常的經營秩序。
談到夏普訴訟的理由,朱聃斷然否認:海信接手后,美國市場主流的32寸、50寸、65寸電視,夏普品牌的價格指數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16年CES期間,海信最新發布的夏普N7000系列電視產品也被美國Reviewed.com網站評選為“Editor’s Choice Award”。而夏普所謂的個別型號產品“質量問題”是碰瓷的借口。
朱聃最后表示:富士康的“司馬昭之心”很低級,是現實版的“農夫和蛇”的故事。人品即產品!海信將積極應訴。同時,完全遵守雙方之間的商標許可合同,繼續在北美生產并銷售夏普品牌電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