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來看,投資140億元在杭州打造新能源汽車,對于市值超過5000億元的寶能集團來說,或許就是小孩子過家家,成了發家致富,虧了財務也不受到影響。但從之前的種種動作來看,汽車板塊業務植入寶能系或是計劃許久。眾所周知“雙積分”政策讓許多傳統車企不知所措,合資、生產新能源似乎成了很多車企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專門有一個公司提供廉價的新能源汽車出售給傳統車企,“賣積分”給到傳統車企,再加上自己賣車、成立租賃公司等多向業務,算下來可是一筆十分有賺頭的大買賣。杭州周邊大型車企密集,上汽、吉利等都是鄰居,如果“賣積分”成立,坐擁大客戶鄰居就好比近水樓臺先得月,那到時30萬臺年產量恐怖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各行“大佬”齊聚新能源領域“搞事情”,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預測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像改革開放的“深圳速度”般急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強國或指日可待。英國《金融時報》曾發表社評,指出汽車行業加速邁進電動化時代。

可以肯定的說,中國是推進汽車電動化的領頭羊,從“雙積分”政策,“禁售令”等都可以印證。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目前都是領著國家的補貼,對于這種相關“補貼”筆者不發表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降低補貼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在大力支持電動車行業以求在該領域引領全球,無奈消費者的回應不是很熱烈。盡管行業很有前景,但目前的形勢無不讓人憂心忡忡。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