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眼里,李書福不僅是一個汽車狂人,更是一個科技大咖。
6月23日上午,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控股)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49.9%股份、收購路特斯(英國蓮花)51%股份正式簽約。業界猜測,此次的收購價格或是當時收購沃爾沃的十分之一。
無人駕駛、車載互聯甚至飛行汽車,都成為馬來西亞政府對于寶騰未來的期待。對于寶騰汽車的“切實可行”以及長遠規劃,成為吉利控股此次能夠“勝出”的主要原因。
據悉,寶騰汽車此前曾在全球范圍內啟動了收購邀約,共有來自全球的23家企業參與其中,經過遴選,有15個競標者參與競標,吉利控股在最后階段擊敗PSA,最終勝出。
據DRB-HICOM集團(寶騰控股股東)總裁薩義德介紹,“我們在高強度的并購談判中找到了吉利最可貴的價值觀,就是真誠。吉利沒有對寶騰汽車實現控股,保證了寶騰汽車的馬來西亞 血統 。”
去年,寶騰汽車的年銷量為7.2萬輛,不及吉利最暢銷SUV車型——博越今年前4個月的銷量。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簽約當日表示,根據寶騰、蓮花目前的業務現狀,吉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早日實現兩個公司的扭虧為盈。
寶騰仍是馬來西亞“血統”
在簽約儀式結束后,吉利在現場展示了一款SUV車型博越,這也將是吉利對寶騰輸出的、在馬來西亞本地化生產的第一款產品。在中國的互聯網論壇上,甚至已經出現了博越的“右舵車”圖片。
寶騰汽車建立于1983年,是DRBHICOM旗下全資子公司,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汽車公司,是目前東南亞地區唯一成熟的整車制造商,業務范圍覆蓋英國、中東、東南亞及澳大利亞。
納吉布介紹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寶騰和日本三菱公司合作,貼牌生產讓寶騰在起步階段獲得了成功,但是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保護政策逐漸被取消,寶騰的競爭力日衰。
“馬來西亞汽車市場年銷量在60萬輛左右,而去年寶騰汽車銷量只有7.2萬輛,市場份額僅12%。”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說。
逐漸失去了在馬來西亞市場的主導地位之后,作為馬來西亞的“一汽”,寶騰獲得了政府的不斷“輸血”,但由于引入車型競爭力匱乏,以及關稅導致成本升高等原因,寶騰在近5年時間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市場份額遠不及馬來西亞的“第二國產車”。
寶騰希望改變經營困局,甚至一度覬覦中國市場。此次寶騰與吉利達成合作協議,已經歷時數年時間,其中關于對寶騰的持股比例成為談判關鍵點。最終鑒于寶騰在馬來西亞汽車工業中的特殊地位,吉利并沒有控股寶騰,但是實現了對英國蓮花的控股,持有其51%的股權。
據悉,在眾多的競標者中,跨國車企同樣希望控股寶騰,但是吉利在最后時刻表現出來的對馬來西亞民族汽車品牌的尊重,贏得了對方的認可,最后也贏得了這場歷時數年、跌宕起伏的談判。
吉利的“全球策”
雖然李書福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合作以后“第一個目標是兩個公司扭虧為盈”,但對于已經連續虧損5年的寶騰和連續虧損17年的英國蓮花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成本居高不下,售價昂貴且車型老舊,是寶騰在馬來西亞市場面臨的主要困境,作為寶騰汽車的控股方,DRB-HICOM集團對吉利的到來寄予了厚望。
薩義德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吉利將會為寶騰注入資金,引入博越車型,并且后續會導入更多車型,寶騰供應商有機會參與到吉利甚至沃爾沃的全球供應鏈之中,并希望可以組裝沃爾沃汽車。
除了博越之外,吉利方面并沒有披露具體的車型引入計劃。不過李書福給出了寶騰復興的具體目標,他說,“寶騰是馬來西亞的國寶級品牌,希望通過協同合作,使寶騰成為馬來西亞市場第一和東南亞市場前三的領軍品牌。”
此外,馬來西亞方面對于中國企業在互聯網科技上的應用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車載互聯、新能源等新技術方向,寶騰希望可以借助吉利汽車在此方面的優勢,實現寶騰汽車的跨越式發展。
今年3月26日,吉利博越正式發布了3.0版本智能語音系統,不僅接入了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源,對語音指令的識別也十分靈敏和準確,除了開車之外,幾乎可以做到“能動口就不動手”,將人機交互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李書福表示,在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三個方面進行努力和發展,吉利旗下企業將加強協同確保效益的最大化,也要確保寶騰和蓮花相對獨立的發展和運營。
此外,英國蓮花也是吉利非常看重的資產,蓮花工程在業界擁有雄厚的技術優勢,蓮花跑車則在個性化高端市場開辟了先河,這些都是吉利目前尚未延伸到的領域。對于英國蓮花未來的發展規劃,吉利方面尚未披露,只表示不斷提升寶騰和路特斯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兩家汽車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及品牌復興。
通過此次對寶騰及英國蓮花的持股行為,吉利汽車的海外版圖進一步擴大,可以順利進入每年具有320萬輛規模的東盟市場,同時對全球800萬輛的“右舵車”市場產生輻射和影響力。
(原標題:吉利贏得談判背后:寶騰保留馬來西亞“血統”)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