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科幻小說和電影里,經常會出現未來汽車的身影。如今,那些未來汽車正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通用汽車計劃于2018年啟動無人駕駛出租車商用,特斯拉通過量產車型積累數十億公里測試數據,上汽集團的互聯網汽車批量進入市場,一汽集團、長安汽車計劃2025年量產高度自動駕駛車輛……
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所說,“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來看,目前已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實用化的競爭發展階段”。所謂“智能網聯汽車”,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智能化、網聯化的汽車。這類汽車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當前我國相關產業發展還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實現創新引領?
智能網聯汽車能帶來什么?
【案例】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介紹,2014年他赴美國訪問密歇根大學,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曾表示,美國要把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汽車,重新取得對日本、歐洲汽車的領先權,進而通過汽車產業的發展拉動美國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
“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觀點,繼安全帶、兒童座椅之后,能解決汽車安全、擁堵問題的是智能網聯汽車,同時其也可滿足移動、共享等需求。”李俊說。
李俊認為,通過智能網聯汽車以及質量體系建設可以打造網聯協同智能化綜合交通體系,“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社會以智能網聯移動裝備為載體,與綜合交通體系深度融合,實現‘無縫出行’,自行車、汽車、高鐵、飛機等都會處在立體的設備形態中”。
實際上,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大數據的重要來源、網絡安全的關鍵節點,智能網聯汽車對驅動國家創新發展的作用無可替代。另外,智能網聯汽車也將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提高交通效率,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解放駕駛員,改善社會環境,提升經濟效率。
近年來,我國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通信設備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軍企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4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10名,華為等通信設備制造商也躋身世界第一陣營。
“在節能汽車領域,我國只能采取跟隨模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可與國外同行競爭。而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我國可能成為引領者。”李駿說。
苗圩指出,與傳統汽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空間巨大。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我國汽車市場將保持平穩增長,加之差異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新技術應用和新模式不斷涌現,為中國品牌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巨大發展空間。
如今,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良好環境正在日益形成,但也要看到目前產業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頂層設計和部門統籌不足、關鍵法規和標準滯后、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缺失等突出問題。
到2025年怎樣實現創新引領?
【數據】 據預測,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日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這標志著聯盟已從行業自發成立的組織,發展成為既服務于政府決策、又服務行業發展,發揮跨產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作用的重要平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說。
在付于武看來,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要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集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突出協同配合,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生態系統。
“試想3年后如果能夠讓汽車自動尋找車位、停車,并實現商業化,便能為后續的技術研發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撐。”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榮文偉說,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持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有行業協作和資源的集聚,需要更大的國家級專業類跨界的平臺,需要不斷的資源投入和階段性商業模式創新。
另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稱,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除了協同創新之外,還應標準先行。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分為技術標準、通用規范產品和技術應用三個層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認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之間要做好配合和銜接;同時,相關標準的構成還應與智能交通、信息等其他標準體系相兼容。
苗圩說,工信部將加強頂層設計,出臺指導意見,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規范,統籌利用國家研發計劃和重大專項等,支持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創造有利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大環境,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同時,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規范引導產業發展;并推動制修訂適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的道路交通規范,完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法規,構建符合國情的法律法規體系。
“僵尸車”軍團會在現實中上演嗎?
【案例】 不久前上映的電影《速度與激情8》里面,有這樣一幕劇情,黑客通過入侵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控制上千輛無人汽車組成一支龐大的“僵尸車”軍團,產生了強大的破壞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人們對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問題有了一次形象直觀的認知。
如今,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程度不斷提高,而信息篡改、病毒入侵等手段也已成功被黑客應用于汽車攻擊中,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問題變得日益嚴峻。
專家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危機會造成個人隱私泄露、企業經濟損失,以及車毀人亡的嚴重后果,甚至會上升為國家公共安全問題。
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聯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白皮書》提到,據統計,56%的消費者表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成為他們未來購買車輛時的主要考慮因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王云鵬說,只有充分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才能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反之,其市場接受程度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王云鵬認為,智能網聯汽車在移動終端、移動通信網絡、移動接入管理和業務平臺之間的網絡傳輸風險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車聯網終端與網絡中心的雙向數據傳輸安全威脅。另外,云端以及充電樁等外部生態組件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從防御體系到檢測體系,再到在線升級、密碼管理,以及整個安全漏洞庫的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保護涉及‘端、管、云’等不同層級,應用場景復雜,問題多樣。”王云鵬說,這需要車企、用戶,以及交通、通信等不同行業進行合作,共同構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的立體防護體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說,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新的生態,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尤其要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和數據,及時修復車輛系統漏洞。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保障機制,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的監管,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提升信息安全,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