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市場取得突破的同時,不少中國品牌把目光瞄向國際市場。4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就提出“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目標。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時代正在來臨。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26.3%至6.8萬輛,前4月累計出口24.5萬輛。至此,國內汽車出口量已連續9個月增長。
當然,在現階段,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市場已非簡單將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而是進入品牌塑造階段。
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王瑯在論壇上表示,“在整個國際化發展歷程上,我們的探索總體歸納為三個方面,或叫三個層次:首先是產品走出去;其次是市場走進去;再次是品牌走上去?!?/p>
據王瑯介紹,2001年至2015年,奇瑞累計實現100萬輛出口規模,幾乎覆蓋了全球的所有重點市場。但就如此長的時間過程也可看出,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仍較弱。
去年10月,吉利汽車旗下高端品牌LYNK & Co在德國柏林高調發布,引起海內外媒體關注;廣汽傳祺品牌計劃進入美國市場。這一系列舉動顯示,一線自主品牌的海外擴張已開始,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并且未來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
品牌塑造并非短期內可達成。江淮汽車技術中心變速箱研究院院長尹良杰表示,品牌塑造除企業高層的高瞻遠矚外,企業要有長遠規劃,要有體系化運作,包括零部件開發、配套系統,都要進行有效支撐,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品牌力提升。
尹良杰進一步表示,品牌打造的“路徑比較長,一定不是3年5年,有可能是20年,甚至30年”。就現在看來,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大方向已明確,未來中國品牌車企在國際市場上如何競爭是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