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品牌,那就是在打工,賺的也是零花錢。”中國的老一輩汽車人講話總是這樣一針見血。
規(guī)律所然
可以預見:5月10日這天,電視臺、廣播電臺以及平面網絡媒體會對首個“中國品牌日”進行大勢的宣傳報道,自主品牌也將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可是,就在筆者成文的這一短暫時間內,身邊的一位同事還在提議“去日本時買點擦鼻子的紙巾”。
在全球經濟形勢下,包括汽車在內的所有產品都在走品牌化之路。于中國而言,人口紅利減弱、代工時代就要結束,中國品牌建設到了關鍵時期。“設立品牌是有條件的,是需要經過一個艱苦的歷程,就像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一樣,這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作為老一輩汽車人,汽車工業(yè)資深專家陳光祖認為當下設立“中國品牌日”是歷史規(guī)律所然。
年長的人眼界總是很寬,對時空中的事物能進行明了的縱向和橫向比較,然后講成故事給后人聽。陳光祖在分析中國汽車品牌建設問題時,講述了他的一位美國朋友的坊間談資:即使可口可樂的總部大樓被燒毀了,所有人都躲在廁所里辦公,那么全世界的人依舊能喝的上可口可樂。因為可口可樂的品牌在,可口可的工廠遍布全世界。
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補短板”
中國汽車品牌建設在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陳光祖卻提出了一個關鍵:汽車是社會化的產品,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這不是主機廠單獨就能完成的事情。“毋須提中國的汽車產業(yè)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待哪天我們能夠與其平起平坐,就做到了強國的標準。”陳光祖說,“應該按照新理念建立品牌,補短板。”
所謂的“補短板”,與汽車而言則是品牌建設背后的“質量”和“可靠性”問題。為什么業(yè)內公認為日本的汽車便宜且可靠性高?為什么日本的品牌好?“汽車可靠性的提升,最重要的管理,精益化管理。”陳光祖說。
據(jù)陳光祖的介紹,在機械設計中有一個“等強原則”,即設計一個機器零件要使每一個部分的強度相等,這樣機器零件的各個部分才會達到同等的使用壽命,才不會因一個部分先報廢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費。
“等強度和等壽命,是日本人在造車過程中堅持的一個理念。比如有些汽車生產廠家把缸蓋的設計壽命2萬公里,發(fā)動機卻是100公里,后期靠換零件來維持整車壽命,這就增加了成本。”
把成本降下來,把整車的質量和可靠性提高,是當下汽車產品建立品牌之路上必須要補的“短板”。